首頁 » 所有文章 » 心理圖書館 » 為什麼手機越滑越焦慮?可以讀看看《終於成為自己》

為什麼手機越滑越焦慮?可以讀看看《終於成為自己》

為什麼我每次滑脆越滑越

我今天找到了其中一個原因:

「⋯⋯我們有一個沒必要也不健康的習慣:喜歡沉溺在五十億陌生人的煩惱與罪惡當中。」—— Robert Heinlein

這本書第一個部分談了社群中毒:

  1. 你最缺的不是時間、不是金錢,而是
  2. 不是免費的,你打開的每一秒,你都在幫他們賺錢。
  3.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長期習慣一心多用,那麼記憶力會下降。
  4. 而且,你的注意力正在被一些「跟你完全無關」的事情損傷——明星的八卦、毫無意義的短影音⋯⋯

「你怎麼度過一天,也就怎麼度過了一生。」——Annie Dillard

作者Oran Varol說:「你攝取廢物,你的生活也會跟著廢⋯⋯有些資訊想也知道是垃圾,但你就是會被吸引、然後點開來——例如《10個長大後崩壞的可愛童星》⋯⋯」

我看完真的是點頭如搗蒜,每一句都中箭。

那怎麼辦呢?

作者的辦法是加入 「減速墊」,靈感來自於餅乾——研究發現,比起一大包餅乾,多包裝分裝的餅乾,受試者消耗得更少;比起一整袋錢,分裝好幾個信封袋的錢,賭徒花的也比較慢。

所以,每次要滑手機或做任何衝動行為,先暫停一下加入「包裝餅乾」的時刻——「我現在真的繼續想滑手機嗎?點擊這個按鈕是目前我所能夠做的最快樂的事嗎?」(p.75)

心得

作者本人真的很會抓注意力,每個標題都引起你好奇、每一段文字都顛覆你的想法,不知不覺就會看完一整個章節。例如,後面有一章談「世界上最多人誤解的一首詩」,你就會很想知道到底是哪一首(我賣個關子大家可以自己去翻書);雖然我的觀點跟作者有點不一樣,覺得作者已死,每一個片段大家都可以夾雜自己的投射,但看完作者的解說之後還是有一種:「哇!原來是這樣! 」的感覺。

整本書的核心主旨在說的是——你一直以來所過的人生都是別人所決定的人生,包含行銷今天就決定你明天的慾望,從小家人和長輩都教你說該怎麼做比較好,如果你厭倦了這樣的生活,其中一種方法是:過一種覺醒的人生,為自己的每一刻負責。

講起來很雞湯,做起來很困難,保持著每分每秒對自己的覺察(包含現在看這幾個字),人生就有重啟的可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