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心理圖書館 » 《越平靜越有生產力》:焦慮與烤肉理論

《越平靜越有生產力》:焦慮與烤肉理論

看看下面這些症狀你中了幾個:

  1. 列出很多,但總先做不重要的
  2. 只要有紅色通知,一律點開消除
  3. 很容易被推播和廣告燒到,醒來時已在結帳
  4. 一休息就全身充滿
  5. 打開社群回訊息,一不小心就陷入貼文裡

獻給貪心病友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麼剛剛好你跟我一樣是有「貪心病」的人。有的人貪財,有的人貪戀,那麼貪心病的人貪什麼呢?

答案是「」。

當你一邊開會一邊回訊息、一邊追劇一邊滑手機、一邊走路一邊打字,那麼你就是同時讓身體進入「多種」刺激,畢竟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可是全都要的後果是:你會離瓶頸越來越近,離平靜越來越遠。

研究發現,多巴胺的確可以活化和刺激我們追求成就,但是多巴胺網絡卻與平靜的網絡呈現負相關(p.117)。

為什麼會這樣呢?

比方說,許多人大概都聽過一個知名的曲線叫做「表現曲線」(the stress performance curve),就是一張長得像是饅頭山的圖,X軸是壓力大小,越往右邊越大;Y軸是績效表現,越往上越好。由於曲線長得像饅頭山,這也意味著「壓力剛剛好」的時候,表現最好,但是這裡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

事實上,焦慮會使你的注意力空間縮減16.5%(p.266),你本來8小時可以完成的工作,太焦慮的情況下要花9個小時19分鐘才能夠完成(這還不考慮焦慮對其他認知面向的影響)。

烤肉理論

想想看喔,當你覺得自己很有「」的時候,通常是「很焦慮」還是「很平靜」的時候?我以前誤以為,焦慮是我的動力來源,如果沒有焦慮,我大概會一事無成,因為通常推動我去做一件事情(例如寫這篇貼文)的火種原是焦慮。

但我發現,當我真正投入在寫的時候,焦慮就不見了,隨之而來的是平靜的感覺。換句話說,真正能夠讓你一直燃燒的那個「木材」,其實是平靜。

這裡是這本書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真正驅動你去做事情的可能是焦慮或者是興奮感,但只有平靜可以讓你不斷地燃燒。如果你一直讓自己持續在焦慮的狀態,那麼你就像是烤肉的時候不斷地丟火種,不但無法把肉烤熟,而且到最後火種很快就用完了。

《越平靜越有生產力》作者克里斯.貝利被TED譽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你可以看他的前一本成名作《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但是,某次他在講臺上發作,以往的生產力技巧一夕之間全都失靈了。這使他意識到生產力計畫中,缺少了一塊重要的拼圖:平靜。

三個方法走出焦慮走回平靜

為了平衡自己的工作生產力和焦慮,他提供了幾個(可能)有用的方法:

  1. 明確分配生產力與休閒時間

:就算是再忙的人,也會有自己休息的「軌跡」。你可以思考一下,自己通常都是什麼時候比較容易休閒跟放鬆?我發現,週五到週六是我比較放鬆的時候,別人都在放假的星期天我反而比較習慣用來工作。下次當你產生罪惡感的時候可以深呼吸跟自己說:「沒問題的,這些留在生產力時間再來做。我現在想好好陪伴我自己。」

  1. 建立成就清單,讚美自己的進步:

「你今天做了什麼很棒的事情?」每天睡前問自己這句話,如果你是那個常常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的人,可以組合搭配使用昨天的感恩日記貼文。

  1. 每天挑選一項享受的活動

作者在第7章區分「數位生活」和「類比生活」,前者就像玩手機遊戲、看訊息、社群媒體等等,後者像是洗澡走路喝咖啡,吃飯睡覺打東東,我你可以嘗試把一個原本在數位世界做的事情,轉換成為類比世界做的事情。例如,用紙筆寫日記而不是用手機。

或許,焦慮能夠帶你找到生產力,但只有平靜,能夠帶你找回你自己。當你把自己安頓好了,你就能夠在有限的時間,有效率的完成更多的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