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可以從一個人吃火鍋練習起
愛自己可以從一個人去吃火鍋開始。
——尤其是對 #慣性付出 的人來說。
挑一間你喜歡的愛店,在很冷的冬夜搓著手走進去,不用顧慮別人的口味,逕自選你愛的湯底,不用張羅別人的碗筷、不用尬聊不好笑的笑話、不用在冷場的時候想話題。
愛自己可以從一個人去吃火鍋開始。
——尤其是對 #慣性付出 的人來說。
挑一間你喜歡的愛店,在很冷的冬夜搓著手走進去,不用顧慮別人的口味,逕自選你愛的湯底,不用張羅別人的碗筷、不用尬聊不好笑的笑話、不用在冷場的時候想話題。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個很黏的人。直到遇見Hank,他的出現,讓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我們的第一次約會,是在大安區巷子裡的貓中途咖啡。他為我點了一杯卡布奇諾,並小心翼翼地為我擦去桌子上的水漬。那一刻,我心裡湧上一股莫名的感動,似乎找到了長久以來渴望的依靠。我好久沒有被這樣子放在手心上了。
因為很在意,所以很努力,無論是人際關係或者是工作表現,都想要做到一百分,讓人無話可說,更極端一點的可能無法接受別人的稱讚,覺得自己「擁有的都是僥倖失去的都是人生」
自我補光效應:隱性的山道猴子(的一生) Read More »
還記得當年你跟家人的抗爭嗎?「為什麼哥哥/弟弟可以這麼晚回來,我卻不行?」「因為你是女生,晚上危險!」「厚呦!不公平!」你說,但你也只能摸摸鼻子,誰叫你是女生。
「女生不能太晚回家」 談從小到大我們習以為常的「保護」 Read More »
這是最近PTT很流行的一張梗圖,它並不是真的叫人自殺(想要自殺的人千萬不要按照圖上的建議去自殺),而是反諷那些一直抱怨但是卻從來沒有改變的人,用抱怨來當作他人生的「燃料」,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裡面,來逃避自己人生當中本來應該要負起的責任。
讀《受害者情結》|你身邊也有那種一直抱怨,但是卻從未改變的人嗎?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