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了一趟「蛹之生心理諮商所」,被譚慧蘭所長點破了一件事情。
我發現自己是一個很喜歡到處幫忙別人的人,因為我很常心疼別人過得辛苦,希望能夠幫他們分擔辛苦,可是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卻忽略了:我自己也是一個辛苦的人。
「⋯⋯所以你打算從一個坑跳到另外一個坑?」我的榮格分析師跟我說,那時候我還沒悟出他這句話的道理,直到今天和所長見面,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有那種菩薩 #普渡眾生 的傾向,普渡到最後,自己都變泥菩薩了。
「妳們兩個不要累死啊!」我說,看著他們這麼拼命拿肝為台灣的心理健康努力,就覺得心疼,所以想要幫點忙。
話才剛說完,突然有一個念頭閃過。
「更正,我們三個。我們三個都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累死。」我補充。
「這次,終於你沒忘了自己」學姐說,真的是一句話暖到骨子裡。
你都如何愛自己?
話雖然這麼說,但到底要怎樣才不會忘記自己呢?其實你已經在做了,每個人都有習慣用來照顧自己的方法,只是你沒有覺察而已!前幾天我在網路上做了一個小調查,題目只有一題就是:「你都如何照顧自己?」,每個人可以從我列出的項目當中,選出三個他最常採用的方式,如果我列的內容當中有遺珠之憾,他們自己也可以在其他的部分進行補充。可能由於我的粉絲組成,來參加的人當中大概有九成是女性。
在年齡的部分,大多數回應的夥伴介於20到40歲之間,當然有年紀比較小的或者是比較大的,不過20到40的女性為這次調查的大宗回應者。
大家都用什麼方式來照顧自己呢?結果顯示,前5名的自我照顧方法是(由於每個人可以選三個,所以加起來會超過100%):
- 聽音樂( 45.7 %)
- 睡覺(41.6%)
- 吃美食(37.8%)
- 閱讀文章(36.8%)
- 看影片追劇(36.4%)
我最近愛上的「親近大自然」也有21.8 %的支持者,運動(23.3%)和找朋友聚會聊天(22%)也是許多人的選擇,總之,自我照顧的方法很多元,不一定是要去參加什麼芳療課程啦、心靈成長課程啊、讀什麼「每一天開始照顧自己」之類的書啦,而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照顧自己的能力。
一般來說這種分析要加上性別差異的分析,或者年齡差異的分析,不過因為我懶惰(好啦請原諒我最近在趕論文),再加上這筆樣本當中的男性是很大的少數,大約只佔10分之一左右,統計檢定上會有一些誤差和偏頗,所以我們這裡就暫時不討論性別差異跟年齡差異的部分了。
我們其實還有問一個問題,是關於他目前的生活滿意度,結果發現活得快樂的人跟活得不快樂的人大概一半一半(稍微不滿意、不滿意、以及非常不滿意目前生活的人,大約佔了43.7%),而快樂的人稍微多了一些。所以概略的說起來,上面那些方法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或者還有一種可能是,對那些不快樂的人來說,至少如果做了一個或兩個照顧自己的動作,就不會掉到那個「不快樂的谷底」。
到底哪個方法有用呢?以前我就會搬出研究來告訴你,通常有用的方式大概有下面幾個:
- 運動
- 旅遊、間斷的幾天或者是一段比較長的時間離開你原本熟悉的地方
- 寫日記,或者是開始書寫一些東西
- 睡覺,至少要睡好睡飽
- 正念(時時刻刻覺察自己的內心狀態,並且不評價,如果這句話對你來講很抽象的話,可以想像其中有幾種作法就是打坐或者是慢活)
上面這些方法雖然都是研究顯示有幫助與調節情緒的方法,但是100個人就有100種樣子,重點並不是哪一個方式最能夠有效地照顧自己,而是哪一個方式最適合你。所以不要去依賴書上面說你該怎麼做,因為這樣子的你就是「被迫去做某件事情讓自己變更好」的你了,反而會讓你在需要放鬆的時候完全無法放鬆,千萬別連「放鬆」這件事情,都給予自己嚴格的標準。
你是自己最好的憑依
「最好的歸宿是你的心。當你能安穩的棲息在自己的心上,才會有愛人的餘力。」幾個月前朋友Yi跟我說,我們互相勉勵要好好愛自己。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個一不小心就會付出太多的人,一定要把這句話放在心裡:「當你看到別人很辛苦,想要像小叮噹一樣伸出圓手的時候,千萬別忘了你自己。」
你也是人,你也值得被愛、值得好好休息,值得先照顧自己,充好電,再去努力。
(本文首發於鍵盤大檸檬海苔熊專欄,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