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翻到我三十幾年前的照片,百感交集,想起一些我幾乎快忘記的事:
- 原來10歲以前的我,曾經是個快樂的胖子。
- 牆上都是我們的獎狀,小時候我們四個孫,是奶奶心中的驕傲。
- 後面那一張「莫生氣」還有「忍」的意義,當時的我不懂,現在想起來,原來是家族的陰影。
記憶裡,奶奶跟爸爸的關係不是很好,兩個人都很愛生氣,都有高血壓和心臟病,但住在一起的時候,卻常常會在一只樓梯的兩端互相叫囂。小時候,我是奶奶帶大的,但有一年我爸似乎因為經商失敗,跟我奶奶借不到錢,兩個人起爭執,奶奶一氣之下,就搬回三峽老家住。有時候奶奶會打電話來說很想我,問我什麼時候要回去跟她住,小時候的我還會很喜歡回去,但越長大越覺得山裡面好無聊,只想待在都市。
所以奶奶想我們的時候,除了看照片之外,就是看牆上的獎狀,但是又怕回來會跟我爸吵架,所以每一兩個星期,她會託我爺爺帶她種的菜回來。爺爺常常是扛著50幾個親手做的餡餅、胡瓜、絲瓜、西瓜、竹筍,搭704搖搖晃晃經過艋舺到三重埔。
我記得國一的時候有一次,背起爺爺的那個麵粉袋,我才發現真的是有夠重。後來才知道,這個布袋居然有將近20公斤,爺爺可以數十年如一日的扛著走這麼長的路⋯⋯那個年代的愛真的是很沉默。
家族治療大師Andoffi說:「我們常常都以為,家庭只會帶給我們創傷,但有些時候家庭也會帶給我們力量。你身上的某些特質,是從誰的身上、哪幾代以前,透過什麼方式,像血液一樣流傳下來?」
我發現,正因為我有一個很愛生氣的奶奶和爸爸,以及很能夠忍耐的爺爺和媽媽,所以我的血液裡面好像也多少有那種忍耐、承擔的力量,可是當我忍不住、承受不了的時候,我可能就會選擇逃跑,或者是躲起來。
所以一直有一個我是卡在10多歲的時候。
「不要再用10多歲的腦袋,去解決40歲的問題。」 @psychologist_chloe 。
我原先覺得自己為什麼都長不大、為什麼一直逃跑,但看到這張照片又有一個新的想法:這個小時候的我,或許一直以來也幫我承擔了很多。
他用他的方法活下來了,帶著家族的期待、創傷、祝福、滋養、還有種種歲月的累積走到了今天,儘管過程匆匆忙忙、連滾帶爬,但還是活下來了,或許他需要的,不是我指責他為什麼不長大,而是謝謝他。謝謝他沒有放棄自己。
「也謝謝你想起,我們曾經是一個快樂的胖子。」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