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我一生的一句話
剛下部隊時,被分發到了醫院,我就很好奇臨床心理師在「小房間」裡面做什麼?賊頭賊腦地問說我可不可以進去觀摩(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我真的是白目又不懂倫理),想當然爾被拒絕了。
你是否曾經好奇過,坐在治療室對面那張椅子上的人,腦袋裡面在想什麼?他總是問你很多問題,從你的感覺、生活到夢境,可是卻從來不分享自己的事情,你有些時候甚至會想要戳他看看,測試他會不會生氣、直接指正他某句話講錯了、給他難堪等等。
你總是害怕別人失望,總是怕自己做不好,惶惶不安,可是又不知道自己在擔心什麼,肩頸酸痛、全身緊繃,三不五時就要去按摩,然後不到一個禮拜又要再去報到,別人都問你為什麼要把日子過得那麼辛苦,你告訴他們:「我也不想,但是我就是無法停下來。」
7個高功能焦慮,你中了幾個?能不能《今天也活得輕鬆一點》 閱讀全文 »
你以為你省下的是時間,沒想到你只是獲得更多的焦慮。
「那些你無法完成的改變,有你捨不得放掉的東西在裡面。」其實這就是心理治療上常常提到的「第二好處」(secondary gain)。
你曾經也有過這種迷惘嗎?覺得自己不值得活下去、覺得自己一直在重複同樣的輪迴、感覺自己很爛,爛命一條爛命一條、好像這個世界有沒有你都沒有差、疑惑自己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努力
寫在「台大殺死了我」之後─活著跟死了,有差嗎? 閱讀全文 »
你知道你心中住著不同部分的你嗎?看完留佩萱(內在家庭系統IFS Level 1 受訓治療師)的《擁抱你的內在家庭》之後,突然有一股衝動想要把內心當中不同的自己(parts)畫下來。佩萱說她有一個「會照顧人」的自己,我似乎也有,我還有一個總是逼迫自己要做很多事情、很多工作的自己。不過,當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第一個跳到我眼前的,卻是一個「研究生」
看見自己不同「部分」的好,就是生命的解藥:讀留佩萱《擁抱你的內在家庭》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