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衛機轉:抗拒是改變的契機
當你內心有某個衝動,但是你試圖去壓抑(repression)它時候,就會出現焦慮 […]
這個故事真的是非常刺。我常常覺得,放手最難的不是離開本身,而是接受自己「不管再做
讀《診間的女人2》: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反而才是最大的勇氣 繼續閱讀 »
作者在書中寫下這個算式,我真是點頭如搗蒜泥白肉。身為一個「報復性肥胖」的苦主,從幼稚園開始,體重就上上下下、幾次胖了又瘦,瘦了又胖,歷經過不知道多少次的節食,也曾經有一段時間很認真的運動減肥,可是幾次下來,我終於發現減肥最大的敵人並不是「熱量」,而是「復胖」。
你是否也正經歷「報復性肥胖」?告訴你減肥也快樂的秘訣 繼續閱讀 »
這是最近PTT很流行的一張梗圖,它並不是真的叫人自殺(想要自殺的人千萬不要按照圖上的建議去自殺),而是反諷那些一直抱怨但是卻從來沒有改變的人,用抱怨來當作他人生的「燃料」,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裡面,來逃避自己人生當中本來應該要負起的責任。
讀《受害者情結》|你身邊也有那種一直抱怨,但是卻從未改變的人嗎? 繼續閱讀 »
醫師往往是讓大家覺得崇拜、景仰的工作,但你有沒有想過,醫生也有迷茫的時候?在這本書裡面,治療者(蔡伯鑫)和被治療者(張朋城)看似是醫生與患者的關係,但實際上,有時候醫治別人的人,往往也是需要被醫治的人。
讀《空橋上的少年》:當生命陷入徬徨,流浪是一種解方 繼續閱讀 »
你曾經進入「物化的關係」嗎——你覺得你只是一枚棋子,任由他擺布,你覺得痛苦,但是又無力退出,留下雖然沒有比較好,但離開你又有巨大的罪惡,所以只好日日夜夜,變成抖M,繼續順應他的要求,成為他的奴僕⋯⋯
讀《關係物化》:你相信自己什麼都不做,就有價值嗎? 繼續閱讀 »
最近收到一本很可愛的書,輕薄短小,唸起來完全不會有壓力,而且裡面推薦的方法都很容易做到,甚至你只要看兩頁,就會知道這本書大概的內容是什麼——更正,只要看封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