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心理電影院 » 海苔熊看《她們》:獻給所有在這個世界覺得格格不入的你

海苔熊看《她們》:獻給所有在這個世界覺得格格不入的你

今天我去台中跟我的老闆討論論文,搭著高鐵急急忙忙趕上來看這部電影《她們》(Little Women)。

看完才發現,它是非常值得趕上來看的電影。影片就像同名小說一樣,平淡無奇但是卻充滿驚奇,看似平凡但是卻尊爵不凡(一個大氣落成的概念XD)。或許《她們》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當我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時候,這種特別的自己,反而才是最無與倫比的自己。

這是一部看了會讓人家想要唱歌、跳舞、寫作、彈琴的小說,每一個女主角在故事當中都有她自己鮮明的色彩,但每一個人的生活卻又是如此的平凡與貧窮。影片交錯在現實與虛構、回憶與當下當中穿梭,才翻了幾頁小說,就覺得我的論文進度可能會因此而延後了⋯⋯

你是這樣的人嗎?

這部作品我特別推薦給下面幾種人:

  • 覺得自己不像女人,但又痛恨這個世界規定女人要長成「某種樣子」的人
  • 不喜歡「」當作所有女人結局的人
  • 想要擁有自由,但是又渴望家庭的人
  • 和姐妹們之間有複雜的情感,可是怨恨跟愛又無法的人
  • 家中的父親經常不在,大部分的時間你的角色都在當「替代性父親」照顧弟弟妹妹的人

由於這部電影裡面可以談論的角色太多了,我們就來談談主角喬吧。

小孩的傷:只有照顧別人,我才有價值

在開始談這部電影之前,我要先談一個概念叫做「1,是的一個很特別而重要的概念,用模糊一點的方式來說,就是那種「好多巧合都發生在同一個時間的特殊感覺」,而我今天就經歷了這件事情。下午才在跟老師討論「親職化小孩」2,晚上立刻就看到了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就是這部電影裡面的喬(以下有雷)。

身為家中四個姐妹當中「最像」大姐的她(但其實她不是大姐),由於父親長時間在異地打仗,母親又經常喜歡照顧別家的小孩(對,就是更貧窮的小孩),使得她們一整個家子3個姐妹都需要這個大姐姐喬來照顧。當這個家開始變得不一樣,瑪格結婚、艾美離家去歐洲、貝絲病逝⋯⋯長期成為家裡面那根「樑柱」的她,突然覺得空虛了起來。

「一個親職化這小孩,是指家裡面的大人都沒有在他們該照顧孩子的位置上,經常地不在家,所以這個小孩就得充當爸爸或媽媽,來照顧其他更小的小孩。這樣的小孩在大的過程當中經常會有三種感覺:自我要求很高的完美主義、如果『不做什麼事情就會覺得自己很沒用』的那種焦慮,以及『其他人為什麼都可以當小孩』的那種不公平感。」我老闆說

真的是一語道破許多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的心情。尤其是女孩,如果父親長期失去功能,最大的那個女孩常常不小心就會變成媽媽的「替代性配偶」3,來替代那個一直不在家的父親——就是喬,當身邊的姊妹都一一有了自己的未來和家庭之後,她開始覺得落寞了起來——因為他的人生是靠著「愛別人」來活下去的,可是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可以「被愛」。

一直到她最後累壞了,才發現其實自己是多麼渴望的愛,但是又多麼渴望自由。

如果你也是那個在家裡面經常需要照顧別人的「照顧者」,那麼是否可以允許你給自己一種可能是:先。影片的最後,喬選擇照顧自己的夢想,和現實做一些妥協,其實這樣的一種妥協,也是和那個過去「一直試圖想要照顧別人的她」的那種「潔癖」的妥協。

當一個家庭的陽性(animus,通常是父親)長期不在的時候,家庭裡面的女性,尤其是大姊,常常就要來擔任這個陽性的角色。可是當他變得越來越像刻板印象當中的男人、越來越像一個照顧者,心裡面那個被忽略的陰性(anima)、渴望被疼愛的部分,反而沒有被看見。

「沒有當夠小孩的人,往往也當不好一個大人」——許皓宜《情緒寄生》4

她是多麼、這個內在小孩,多麼希望,也能有機會被照顧、被呵護、陪伴、還有被放在手心裡,好好的疼惜。所以,如果你在這部電影或者是小說裡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麼它也在提醒你,是時候該好好的照顧自己了,不為別人,不為什麼,就為自己的夢想,放手一搏吧。

延伸閱讀:原著小說5和電影設定集6

電影設定集製作的非常精美,除了收錄電影當中許多的照片之外,也詳細描述了這個電影是如何被拍攝、如何被搬上螢幕、還有工作人員背後的心血。從看電影的時候就覺得,幾乎每一個畫面都可以剪下來當成桌布,覺得只有新海誠的電影可以辦得到,現在發現原來透過拍攝,真人的電影也有類似的樣貌。

原著小說的編排看起來很重,但是拿起來很輕,裡面一字一句的細節都被記錄下來了,倘若你覺得電影的步調太快,這本書剛好跟你的喘息的空間,所有的書信、所有的對白、所有那些你在短短兩小時當中會錯過的細節,原著小說都幫你記憶了起來,當你重看一遍小說,就像是劇情又重新在你腦袋裡面鮮明了起來。

如果你的過年,不想要像往年一樣廢著看劇帶過,想要做一點有意義但是又不那麼痛苦的事情,那麼這個原著會是你一個很棒的選擇。進入小婦人的世界、其實也是進入每一個女性,在被壓迫、被牽制、被限制自由底下的世界,那個被「女人一定要結婚」捆綁,可是家人之間的關係又彼此緊緊連結的世界。

看完電影,你會很想要回去擁抱家人,然後也會很想要買這兩本書,因為你擁有的不只是《小婦人》這個經典原著,而是她們所存在的那個純真年代、還有喬(本書當中的大姐兼主角)為生命奮鬥的獨特的世界。

當「妳」把它放在書架上,妳會發現就算自己和別人很不一樣、就算自己追求自由的模樣讓其他的男生覺得有壓迫感,妳也會找到一種自在,因為妳的獨特並不是來自於男人的青睞,而是來自於你對自己的喜愛。

搭配原著小說還有電影設定,我猜「她們」(這本書和設定集)可以陪我過一個非常好的(以及非常拖延論文的)農曆春節。

(本文首發於「太報」,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喔~)

註腳

  1. 王佩臻. (2005). 心靈的共時性與媒體的歷時性關係. 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學位論文, 1-50.
  2. 黃宗堅, 李佳儒, & 張勻銘. (2010). 代間關係中親職化經驗之發展與自我轉化: 以成年初期女性為例. 本土心理學研究, (33), 59-106.
  3. Byng‐Hall, J. (2008). The significance of children fulfilling parental roles: Implications for family therapy.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30(2), 147-162.
  4. 許皓宜(2018)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台灣,台北,遠流文化
  5. Louisa May Alcott(2020)Little Women 小婦人:電影《她們》中文版原著小說(150週年精裝典藏版 【獨家收錄劇照】)( Little Women: The Original Classic Novel Featuring Photos from the Film)(陳岡伯, 喬郁珊, 金瑄桓, 陳思因, 黃婷涵, 鄭幼芳, 吳玟潔譯)。台灣,台北:三采文化。
  6. Gina McIntyre(2020)《她們》電影設定集 【《小婦人》原著改編.唯一官方授權167張獨家劇照精裝典藏】(Little Women: The Official Movie Companion)(詹雅惠, 吳孟穎, 王湘婷, 張聖晞譯)台灣,台北:三采文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