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你做/不做一件事情?
前陣子我跟志恆聊天,人會去執行一個行為,不外乎以下四個因素:
- 好玩:內在動機,因為做這件事情可以得到有趣、新奇的感覺,或者是學到新東西。
- 好轉:外在動機,包含薪水、名聲、利益等等。大人的世界裡面,幾乎充滿了這個。
- 好安心:以焦慮為基礎的動機(anxiety driven)因為沒做你會不安,會有罪惡感,做了不會覺得比較爽,但做完之後會比較安心。(例如你不想寫的數學作業。)
- 環境和大家:這就是所謂的社會影響,很容易被大家遺忘,例如你過往的習慣、朋友怎麼對待你?(還有你的反應)、你生長的地方是什麼?過往的經驗如何?。
換句話說,你之所以永遠「我都知道,但是我做不到」,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這四個形成動機的因素當中,出了一點狀況。
當然,這只是粗略的分類法,有些行為是這幾個組合或是交互作用產生的,例如你現在工作,如果是你喜歡的,同事人也不錯,那麼你就不是只為了「好賺」而已;甚至,你還可以因為這樣忍受比較低的薪水。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夢想!」這句話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你得先要有夢想才行。試著去想想現在你想要往哪裡去?衡量現在的自己受到哪一個部分影響最多,又什麼阻擋你前進?
A.那件事情不好玩
B.沒好處的事我不做
C.還沒有壓力大到要迫使我去改變
D.我身邊都壞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