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海苔熊手寫 » 你聽過「隱形創傷」嗎?《樂樂不見了》觀展心得

你聽過「隱形創傷」嗎?《樂樂不見了》觀展心得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知情」1,我自己在考卷、演講當中也都不知道寫過提過多少次了,所以今天來展覽的時候一開始有一種:「Say something I didn’t know!」的感覺。

童年逆境量表ACE真正的用法

跟我來的小地瓜也一樣,社工出身的她,看過的家暴行為人、受害者比我吃過的米還多。一開始我們走馬看花,覺得這些資訊、大圖輸出,和放在網路上的貼文沒什麼不同——直到我們看到了第一張椅子。

我們坐在椅子上,我去旁邊拿了我已經看過100遍的童年逆境經驗量表,很快地勾選完,得分1分。小地瓜在我旁邊的椅子上看「創傷知情」的宣導影片。

「我最驚訝的是看到那個曲線2,原來有些人不是抗壓性太低,而是過往的許多創傷,讓他們對於壓力會有異於常人的反應。所以我下次看到身邊的朋友突然爆炸、因為一點小事就超級龜毛的時候,我其實可以多空出一點空間給他們,因為他們可能不是對事也不是對人、只是受傷了。」小地瓜說。

在陪著他一起寫童年逆境量表ACE的過程當中,我赫然發現其實我的分數並沒有那麼低(以下的數字是ACE的題號),除了我們那個年代幾乎都會有的(1)「被家人打」的經驗外,討論的過程當中,我竟然意外想起了兩件我幾乎已經遺忘的事情:

-(7)印象裡面父親總是在生氣,我不記得他有沒有推過我媽媽,但家裡面衝突的情境,到現在還是我很懼怕的。

-(8)父親曾經有一段時間酗酒,但沒有什麼記憶,也不記得他有曾經因為喝酒打過我。我只記得那時候我都很晚很晚回家,在外面浪流連,混漫畫社、在補習班跟同學聊天⋯⋯此時我竟然想起了我爸推我媽的畫面,真是屎尿味及。

-(9)縱使唸了10多年心理的我,也從來沒有帶爸爸去過做過什麼診斷。不過我相當清楚,他人生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生病,久病和憂鬱症的正相關,用膝蓋上面的毛都想得出來。一直到他離開之前的前幾個月,我才赫然驚覺,晚年他的情緒失控,或許是憂鬱症狀的顯現3

這樣林林總總加起來,我真正的得分應該是3.5分。以前老師總是說:「是一輩子的路,當你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針對類似的事情,又不一樣的體會,就是一種覺察的累積。」當時的我很難體會,但現在越來越明白他所說的那個累積是什麼,就像超商集點一樣。

讀到這裡,你會發現,填寫量表很多時候重要的並不是「總分」,而是「這些量表會勾起你什麼回憶?讓你想起什麼?」

隱形創傷

如果今天不是跟小地瓜一起來,兩個人坐在國小的課桌椅上仔細的討論,我根本不會有這一層的覺察,接下來的討論更是我從來沒想過的——那些未曾爆炸、哭泣、楞住、恐慌的人,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創傷,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選擇用「比較社會化」的方式來表達創傷一個iPhone 15 「Plus」的概念:

  1. 身體化:一路庸庸碌碌、拼命三郎,累到最後一刻罹患疾病倒下。
  2. 閃躲:可能會生氣、哭泣、或者是引起情緒的行徑,就會立即轉換話題,避免碰觸到傷口。3.假面:面對壓力和責罵的一律微笑以待,枱面上嘻嘻哈哈,心裡面坑坑巴巴,時常覺得胸悶,卻一滴眼淚也哭不出來。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重新思索在你18歲以前的歲月,你發生了什麼?

#助人工作者的隱形創傷

痛苦是無法比較的,但我們卻很難不去作比較。最常出現的句子是:「你這樣就撐不住,有沒有想過非洲很多小孩沒飯吃?」(非洲小孩躺著也中槍)

  1. 低估:助人工作者每天要看到許多經歷苦難的人,很可能會低估自己的痛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創傷,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一直到浩劫(Burnout)為止。
  2. 替代:如果恰好又是比較敏感的人,很可能會吸收這些創傷,倘若又沒有良好的代謝或療癒的管道,很可能就會把這些能量吸收到自己心裡。(詳細請參考「替代性創傷」。)
  3. 不可以:「我自己是幫助別人的人,我怎麼可以倒下來?」、「我讀了這麼多書、受了這麼多訓練,我怎麼自己都解救不了?」這些一個又一個的「不可以」,成為了第二個層次的壓力。

讀到這裡,你有想到誰嗎?

離開之前,有一個看起來20幾歲的大學生詢問我量表的使用方法,我慢慢跟他說明後,他得到2分,但他跟我分享第一題的時候一邊說一邊眼眶就紅了,原來從小他就不斷地被母親各種言語、精神的侮辱和虐待,他會跑到後山的一顆石頭,跟石頭講自己的痛苦,一講就是一整個下午4

你可以想像那種心寒、孤單、還有被拋棄的感覺嗎?你有沒有發現,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分數?

長期遭受痛苦的人,往往有比其他人更能夠忍受痛苦的能力;但也因為這樣,容易低估自己的痛苦,忽視別人對自己的傷害,直到症狀產生,才發現一直以來自己是如何糟糕的對待自己。

#樂樂不見了 這個展覽,除了講創傷知情之外,提供很多座位、停下來沉澱的空間,你可以在塌塌米區創作繪畫、可以跟我一樣坐下來寫ACE、可以折一隻紙飛機,作為祈福,還可以寫封信,給未來的自己。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沉澱儀式,你不一定要跟我或小地瓜一起來,因為在你自己造訪的過程當中,每一次的停頓,都是覺察的開始。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整個策展設計最好的是椅子,它讓我們在這個繁忙、匆促、注意力者5秒鐘的社群時代當中,可以停下來好好回顧那些被你我遺忘的童年。

如果這幾天有來台北,經過 #剝皮寮史蹟街區 不妨就先來看看瞧瞧,或許,你會跟我一樣撿回過往曾經被你遺忘的那個自己。

#抽獎

海苔熊粉專貼文留言說18歲以前的自己的一個記憶,並邀請一個朋友來閱讀這篇文章, #時報出版社 會提供兩本(ig /fb 各 2)小弟不才的著作 #因為有黑暗我們才能在彼此的生命裡靠岸 抽獎,這次活動一樣為期三天,大家自己抓一下時間喔。

註腳

  1. 創傷知情照護(Trauma-Informed Care,縮寫為 TIC),包括:了解 (Realize)、辨識 (Recognize)、回應 (Respond)與避免再次創傷 (Resist Re-traumatization)。
  2. 詳細請上YouTube搜尋影片,關鍵字 #兒福聯盟 #留佩萱 心理師 #創傷知情
  3. 這並不代表我爸不愛我和我嗎,他只是生病了。相反地,我爸從小就很愛我,詳細在我的書裡面有寫,怕抽不到書的朋友可先買起來XD;他也很愛我媽。即便是過世了好多年的現在,我媽旁邊仍然放著一隻泰迪熊來代表他、陪她入睡。
  4. 雖然是一個陌生人,但我們聊了一個多小時,內容已經過大量的模糊和修改,並無可供辨識之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