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如何完成論文──給研究所還沒有畢業的你
我很少講這段過往,主要是因為想起來有點丟臉,讀個研究所居然花了八年,如果是打抗戰的話日本都撤退了,沒什麼好說嘴的,但想想我都已經變成中年老熊了,或許我的經驗可以幫到一些跟我一樣想要一邊工作一邊完成論文的人
拖延症患者如何完成論文──給研究所還沒有畢業的你 繼續閱讀 »
我很少講這段過往,主要是因為想起來有點丟臉,讀個研究所居然花了八年,如果是打抗戰的話日本都撤退了,沒什麼好說嘴的,但想想我都已經變成中年老熊了,或許我的經驗可以幫到一些跟我一樣想要一邊工作一邊完成論文的人
拖延症患者如何完成論文──給研究所還沒有畢業的你 繼續閱讀 »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這不是拜票,這是要跟大家推薦一本非常非常非常(因為
重磅推薦《依戀效應》:一本你值得買來閱讀多次、好好收藏的參考書 繼續閱讀 »
常常有人問我說逃避依戀的人要怎麼靠近,每次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需要時間和空間」。身為一個逃避依戀的人,你越是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我就會越是覺得不自在,你越是想要親近我就越是覺得想要退縮,奇怪的是,當你不注意我的時候我覺得比較自在舒服一點,就會願意靠近一些。以前我一直覺得我很難搞,直我遇到了這隻貓,霸霸。
我們除了比較會引用文獻之外,到底比一般凡人多懂了些什麼?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好的理論來說明什麼是愛情,又有什麼影響愛情最多?畢竟就連提出愛情三因論紅極一時的Sternberg,晚年時也承認,愛情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複雜,另外寫了一本「愛情是個故事」(Love is a story),重新解構與詮釋愛情。在讀了Brehm (1985)的「親密關係」(intimate relationship)之後,這個問題似乎有比較明朗的答案。
她將安全帽交給我,轉身上樓。中秋節的月亮可以很圓,我卻看不見,被烏雲遮蔽了雙眼,這已經是近期第三次為了同樣的事情跟她吵架了。沒有人希望一直一直的吵架,然後各自回家,一邊鬱卒一邊吃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