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愛情心理學 » 為什麼你的戀情總是短暫如煙?

為什麼你的戀情總是短暫如煙?

三種愛恨一線的人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Yuuki Yuu (2015)曾整理一些過去的研究,將熱情急速冷卻下來的人,區分成三種(p.155)。

  1. 將對方過度(over idealization)

其實,在愛裡面我們都會希望對方符合自己的某個期待,好像事先畫好了一個格子,希望對方可以符合我們想像中的樣子。當然,在一開始的時候因為身體裡面荷爾蒙的作用(dopamine、oxytocin phenylalanine)(淡泊一九七一,2011),我們很容易對他形成正向的錯覺理想化(Stafford、Reske,1990),然後一直到熱情消退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愛的並不是他,而只是想像中的他。

  1. 以偏概全的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

或許你曾經遇過有一些人,他們對感情的想法很極端,好像很容易受傷、或者遇到一些小事就退縮,有可能就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大腦的基模(schema)形成了一些認知扭曲。

Freeman(1987)與Strunk與DeRubeis(2001)曾經討論過9種認知扭曲(想看全部請猛擊我),在感情裡面比較常見的有:

  1. 全有全無的思考:除非他在我每天下班的時候來接我,否則他就是不愛我。
  2. 讀心術:他應該要知道我很討厭紫色,難道他都沒有發現,我收下禮物的時候臉上尷尬的表情嗎?
  3. 負向預測:他今天過了十點半還沒有打來,我想可能是他已經感到厭煩了吧,或許我應該在他還沒厭倦我之前先提出

這些認知扭曲共同的特色,就是通常它都沒有什麼明確的證據,是扭曲著會用誇大、災難化、或者是過度概括的方式還去理解他眼前所看到的事實,覺得這段感情沒有救了。

  1. 認為對方是真命天子/真命天女(destiny belief)

有些人會認為,他和另外一半的關係是天作之合、天造地設,或者是才剛認識對方,就覺得「天哪!自己這輩子一定沒有辦法再遇到這樣的人!」很快的就跌入情海,這些在心理學家Knee理論當中,是屬於相信「命運觀」的人(Knee、Patrick與Lonsbary,2003)。當然,這種命中註定的想法有好有壞,根據香港李教授在多倫多大學的研究(Lee、Schwarz,2014)1,當我們要這些情侶去回想關係當中快樂的回憶的時候,他們會比起他情侶稍微更滿意一些自己的關係(不過在統計上面並沒有到達顯著差異);但是,當要他們去回想一些衝突或是不好的回憶時,他們對這段關係的滿意度就明顯的變低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如果你一開始就覺得兩個人超級適合,當面對到困難的時候,心中就會有一種:「怎麼會這樣?但不是很適合嗎,為什麼還會出現不合的地方?會不會我一開始想的是錯的?」於是就比較沒有辦法一起解決困難。

越愛,越想逃

Lulu推測,這些戀愛沒溫熱,就吵著要分手的人,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內心深處擔心自己的缺點被對方發現,而讓對方先提出分手?

我想,與其說是擔憂自己的缺點被發現,不如說是「怕被傷害」。如果你仔細回想過去自己經歷過的感情,一定會發現一件驚人的事情:只要是你愛上的人,往往也會是那些勾起你傷痛的人。因為當你進入一段關係裡面,勢必要交出一些自己的弱點,在這樣的過程裡面,你害,而這樣的感覺,就跟早年在你還沒有能力獨立生活的時候,與父母的關係類似。每個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有經過那種「不要再哭了!停!」的斥責、明明努力表現,但卻沒有被看見的失落、大聲呼喊需要家人來幫忙,就沒有被聽見的無助感。

根據成人依戀理論(adult Attachment Theory),那些我們在童年的經驗當中暴露的脆弱,會在我們進入的時候,再次被顯現(B. C. Feeney、Collins,2001;J. A. Feeney,1999;Hazan、Shaver,1987)。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愛到很深了,反而越不容易信任對方;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還沒有開始一段深刻的感情,就先退避三舍。換言之,在感情裡面所有的恐懼,都源自於「有一天可能會被傷害的害怕」(張德芬,2013)。

傷害與不滿是累積的

有些時候我們會以為,改變是慢慢產生的,可是不論是在數學、物理、或是管理學上面,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突然改變」的現象——過了某一個點會穿越到另一象限、水超過了100℃就會沸騰、員工在某一天突然集體離職,為什麼會這樣?

根據「劇變理論」(Catastrophe Theory),所有的壓力和傷害都是累積的,當我們從熱戀的高度的緊張興奮狀態,一下就放鬆下來,容易由愛生恨(Yuu、Emiko,2015)。可以想像,當自己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心力在這段關係裡面,但是對方卻和你想像的不一樣,就會有一種「自己選錯了」、或者是「被背叛了」的感覺,當累積更努力功虧一簣的時候,憤怒與怨恨的情緒也會隨之而起。

練習停在自己的不安裡

正因為親密關係,是一段勾起傷痛的旅程,所以當對方「逐漸變成不想要的樣子」的時候,通常我們要給彼此一點時間去想想,是什麼戳中了我們的不安?

如果從精神分析與的觀點,你會發現這個人之所以變成你討厭的人,很有可能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你自己也不願意接受的部分(翁力齡,2011);或者,讓你想起過去被拒絕或拋棄的經驗。例如,一開始因為他的「大而化之」而喜歡上他,來卻發現他是一個很粗心的人,經常忘東忘西,在幾次則罵他之後,終於發現自己真正生氣的不是他的「不謹慎」,而是自己小時候也曾經因為粗心被處罰過,終於好不容易熬過了那段歲月,不想再想起、接受那個時候的自己。

當然,你可以選擇離開這段關係。可是在關係裡面沒有被解決的問題,往往會在往後的戀愛當中,持續的來糾纏你。,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如果你不斷看到對方身上的缺點,不斷在許多短暫而沒有質量的感情裡面載浮載沈,或許可以轉過身來看看自己,是否有些不敢碰觸的不安,有些不願面對的傷痛未結?

延伸閱讀

  • ADDIN EN.REFLIST Feeney, B. C.、Collins, N. L. (2001)。 Predictors of caregiving in adult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 attachm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Artic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0(6),頁 972-994。
  • Feeney, J. A. (1999)。 Issues of closeness and distance in dating relationships: Effects of sex and attachment style[Article]。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6(5),頁 571-590。
  • Freeman, L. C.、Romney, A. K.、Freeman, S. C. (1987)。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informant accuracy。American anthropologist, 89(2),頁 310-325。
  • Hazan, C.、Shaver, P. (1987)。 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Artic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3),頁 511-524。
  • Knee, C. R.、Patrick, H.、Lonsbary, C. (2003)。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Orientations toward evaluation and cultivation[Article]。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7(1),頁 41-55。
  • Lee, S. W. S.、Schwarz, N. (2014)。 Framing love: When it hurts to think we were made for each othe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54,頁 61-67。 doi: 10.1016/j.jesp.2014.04.007
  • Stafford, L.、Reske, J. R. (1990)。 Ide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long-distance premarital relationships[Article]。Family Relations, 39(3),頁 274-279。
  • Strunk, D. R.、DeRubeis, R. J. (2001)。 Cognitive therapy for depression: A review of its efficacy。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15(4),頁 289-297。
  • Yuu, Y.、Emiko, S.(2015)。戀愛心理學【圖解版】(吳依柔譯)。台灣:晨星。
  • 翁力齡 (2011)。 榮格分析心理學中陰影原型之初探。諮商與輔導(311),頁 7-10。
  • 張德芬(2013)。愛到極致是放手。台灣:啟動文化。
  • 淡泊一九七一(2011)。 五种爱情激素:苯基乙胺 多巴胺 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取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31/16/1712081_144783949.shtml

 

(本文同樣發表在中國的「談性說愛中文網」)

註腳

  1. 本文中的描述與案例經過簡化,實際研究其實是請被試來觀看不同的刺激,並測量他們對關係的滿意度。其中一組請他們練習拼圖促發他們「愛情像是命中註定的找到另一半」的想法,另一組請他們練習走迷宮,促發他們「愛情是需要磨練和共患難」的想法,然後再回想自己戀情中正向或負向的回憶,最後測量關係滿意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