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限界
記憶裡的貓空幾乎不曾放晴。陰雨綿綿略帶著繾綣的灰色迷濛,一直是我對指南山麓的冬日印象。 「我的鞋底都是水耶。你看你那把傘,果然是一把自私的的雨傘。」我腳下那雙號稱全部都是星星的鞋子,看樣子已經變成全部都是黏膩的水和雨漬
記憶裡的貓空幾乎不曾放晴。陰雨綿綿略帶著繾綣的灰色迷濛,一直是我對指南山麓的冬日印象。 「我的鞋底都是水耶。你看你那把傘,果然是一把自私的的雨傘。」我腳下那雙號稱全部都是星星的鞋子,看樣子已經變成全部都是黏膩的水和雨漬
我們除了比較會引用文獻之外,到底比一般凡人多懂了些什麼?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好的理論來說明什麼是愛情,又有什麼影響愛情最多?畢竟就連提出愛情三因論紅極一時的Sternberg,晚年時也承認,愛情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複雜,另外寫了一本「愛情是個故事」(Love is a story),重新解構與詮釋愛情。在讀了Brehm (1985)的「親密關係」(intimate relationship)之後,這個問題似乎有比較明朗的答案。
「妳怎麼了,好像怪怪的。是不是東西不好吃呢?」我們坐在遠企百貨頂樓的環景餐廳,她眺望著遠方的101,眼神空洞而透明。「我覺得,好像漸漸變得像親人了…」親人這兩個字一說出口,像是打開古老的寶箱一般,透露出一股詭譎的氣息。
「為什麼我總是處處替他著想,他卻一次也沒有替我想過?」「我實在搞不懂,這樣的小事有什麼好氣的?」一段感情能持續多久?在回答這麼籠統的問題之前,得先知道感情是怎麼發展的,根據Sternberg(1986)提出風靡至今的愛情三角論,把愛情分成Passion, Intimacy, and commitment這大家可能都多少聽過
不同的研究者定義愛情時亦強調不同的愛情特徵,Heider(1958)認為愛是強烈的喜歡,意謂著「喜歡」與「愛情」之間只有量而無質的差別(李美枝,1996)。但Rubin 並不認為愛和喜歡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認為那是關係本質上的差異,他指出愛包括了三個重要成分:關懷(Caring)、依戀(Attachment)和信任(Trust)。
親密關係與依戀一(Lee&Sternberg)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