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情緒就是沒有理由
前陣子我常常有這種空空的感覺,什麼都不想做,早上起來甚至可以坐在床鋪旁邊,看著桌上的水杯發呆十幾分鐘。
朋友Evita做離婚諮詢多年,她說,離婚這件事情除了法律上面的權利義務劃分,很多時候更困難的是在心理上和對方分開,畢竟彼此都是一起生活很久的人,分開就像是切割掉身上的一塊肉一樣,痛不欲生。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你並不孤單,每100個人會有一到兩個人*和你一樣在這條辛苦的路上,今天的節目是邀請到的 詩人 #Tiny 就是其中一個,她很勇敢,分享了自己邊緣性人格(BPD)這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
邊緣性人格:「生病」這個標籤並不是定義你唯一的方式 繼續閱讀 »
小時候受重男輕女之苦的媽媽,長大後,也這樣對待孩子;求學時曾經被排擠霸凌的人,在公司裡,自己也搞小團體;
衝突外部化:有時候我們會把心理的掙扎試射到外部爆炸 繼續閱讀 »
其實重點並不是爬山,而是「不帶你」,你會覺得好像沒有辦法參與他的人生,或者是「他刻意不讓你參與他的人生,所以他「特別」去爬高難度的山,但在一起本來就是允許彼此都有自由拓展的機會,也因為在關係裡面都可以當自己,才能能夠看見更多不一樣的自己。
今天在便利商店看到聖誕節的廣告,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原來我已經不會被這種廣告給打中了!我記得我國中的時候每年聖誕節都是重大節日,我會準備一疊又一疊的卡片(有些到現在還留著),寫給班上幾乎每一個同學,熟的、不熟的都寫。這個習慣甚至持續到上高中,直到發現不是每個人都會回卡片而逐漸作罷。
今天好冷好不想出門,好想待在我暖暖的床上,誰都不可以讓我離開棉被。抱著IKEA的鯊魚,說在床上的角落,覺得很安全、很幸福,突然有一種「床鋪其實就是神聖空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