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去新加坡演講的時候,聽到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有位夥伴跟我分享到,馬來西亞馴象師在訓練大象的時候,都會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訓練起,拿一根木棒,上面有通電,如果小象沒有按照指令來進行,就會被電擊。幾次下來,小象就會被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1,到最後甚至是一般普通的木棍,牠們也會嚇得不要不要,言聽計從2。
有趣的是,當這些小象長大之後,變成巨大的大象,可能一隻腳就可以踩死馴象師,牠們卻還是懼怕這根小的木棍。奇怪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很簡單啊,因為牠們會以為自己還是當年的那隻小象,當年的創傷3太過深刻,以至於讓他們沒有辦法從那樣的印象裡,為自己的權益做出一些伸張。
你的過去,是你缺乏自信的「基因」
你也是這樣的人嗎? 你的過去,也曾經有類似的經驗,讓你不太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些什麼、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所以在不同段的朋友、工作、感情關係當中,都被「吃得夠夠」嗎4?甚至當你已經有一些力氣可以做一些反抗的時候,你還是因為過往的種種恐懼,對於自己的「力量」沒有自信嗎?實際上,過往遭遇過下面幾種經驗的人,比較有可能變成前面那個故事裡面的「大象」:小時候原生家庭有一些狀況,例如父母偏心、重男輕女、很愛比較、嚴重的情緒勒索⋯⋯
如果你也有上面三種任何一種狀況,又加上缺乏可以陪伴你走過那些低潮的朋友,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會發展成「缺乏自信」的個性,在你人生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會因為低自尊而害怕自己做不好、不努力就會被別人丟掉等等5。這段落的標題雖然很聳動的寫「基因」,但並不表示你的人生就此無望,而正是因為那些過去無法被改變,所以你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刻,都可以為自己做一些改變。
其中一個改變,就是「要錢」。
友情就像滷肉飯
低自信的人經常會被情緒勒索,為什麼呢?不同的書籍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對我來說有一個雷同的地方,就是「忽略自己在人際關係當中的界線」。界線在很多的關係當中都非常抽象,不過有一件事情比較明確,可以拿來這裡做例子,就是「在朋友麻煩你做事情的時候,尤其是專業的事情,記得要收錢。」 多年前我有一次幫長輩一個忙,結束之後她要給我一筆錢,我那時候覺得誠惶誠恐,舉手之勞不足掛齒,可是那時她說「就因為把你當朋友,所以才更該給你錢。」,那時我還有點不太懂,但隔了多年之後,我才明白,當你還沒有辦法看見自己的價值,這些能夠看見你價值的人,或許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用一個比喻來說,友情就像滷肉飯。倘若朋友請你幫忙他做一件專業的事情,下面的「白飯」是他付給你的「錢」,而上面的「滷肉」才是你們真正的「交情」。滷肉飯沒有上面那個肉燥就不好吃了,但同樣的如果每天都靠吃肉燥,那麼有一天你會餓死。
所以,如果他請你幫忙一個專業(寫一篇文章或者是設計一個Logo),不管拿多拿少,都應該要收錢。正因為你收了這個錢,所以可以達到兩個效果:
- 你幫忙他這件事情,不是靠「消耗」你跟他之間的交情,來成就的
- 你也不會覺得委屈或者是被佔便宜的感覺,在這樣的過程當中,逐步地建立對自己價值感的信心
當然,這並不代表你的朋友跟你聊天吐苦水、打屁喇賽也要收錢,而是讓他尋求的協助涉及你的專業,就應該要為這個專業付出費用。前者是交情,後者,則是為了避免破壞交情,並且鞏固你對自己的自信。
你的「時薪」值幾元?
我們過往的教育都告訴我們「談錢傷感情」,但如果你出了社會翻滾一圈之後,你會發現「不談錢,才真正傷感情」。 那些迴避談錢的勞方,或許有很多的考量,但其中一個可能的因素是,他們對自己所抱持的專業,沒有足夠的自信,不相信自己的努力跟時間,值得這些錢。 所以,如果目前的你還沒有辦法好好跟人家「談價錢」,你可以問問看自己一個問題:
我願意一個小時花多少錢,聘請我自己來做這件事?
然後很快你就可以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可以知道,這個朋友只是夾帶朋友的名義來勒索你,還是真的有把你考量在心裡。
(本文首發表於鍵盤大檸檬,海苔熊專欄,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喔!)
延伸閱讀
- Forward, S.、Frazier, D.(2017)。情緒勒索〔全球暢銷20年經典〕: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Emotional Blackmail: 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杜玉蓉譯)。台灣:究竟。(原作1997年出版)
- 周慕姿(2017)。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台灣:寶瓶文化 。
- 陳靜怡、陳宜齡 (2017)。 拒絕情緒勒索:諮商心理師教你這樣做。健康你好, 特刊(3),頁 46-53。
- 楊嘉玲(2017)。心理界限:尊重自己的意願,3個練習設立「心理界限」,重拾完整自我。台灣:采實文化。
註腳
- Mackintosh, N. J. (1983). Conditioning and associative learning (p. 316).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寫在這裡並不是鼓勵這樣的做法,實際上這些大象如果真的遭遇這種狀況,是非常可憐、而且慘無人道的(畢竟我也只是聽說,不曉得是不是事實)。如果你可以感覺到這些大象的無奈,你有沒有可能也用一樣的心情,疼惜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
- Harris, N. B.(2018)。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 (The Deepest Well: Healing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Childhood Adversity)(朱崇旻譯)。台灣,台北:究竟出版。
- 吳姵瑩(2017)。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台北:遠流出版。
- 蘇絢慧(2019)。找回愛與尊重的自尊課:擁有安穩的自尊,安心成為自己,在關係裡自由自在。台灣,台北: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