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愛情心理學 » 強求的姻緣不會圓?羅密歐&茱麗葉效應

強求的姻緣不會圓?羅密歐&茱麗葉效應

「他跟別人不一樣,很成熟。」她說,握著男友的手。

「可是問題就出在,她比我大9歲。」男子抽了一口菸,朝北投公園的方向嘆了一口氣。煙圈和溫泉的霧氣混在一起,更凸顯了他的焦慮。

去年我在醫院工作時,有次週五下班,我連白袍都來不及脫,朋友Mika 急呼呼地約我。我們坐在山腳下的星巴克,她說家人極力反對她跟男朋友Len 在一起。她很生氣,因為她爸媽甚至連Len 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一聽到他們的年齡差距,就鐵口直斷兩人之間不會有結果。

「可是他真的很愛我。Len 說他一定會來參加我的婚禮,因為他會是旁邊的新郎。你看,是不是很浪漫?」Mika 喝了口咖啡接著說,「你覺得我們會走很久嗎?有可能等到兩年後他畢業、工作穩定一點,能真的擁有一個家嗎?」

那時我給她的答案是:一開始還好,但是會面臨很多挑戰──其實我並沒有說實話,因為根據心理學家班傑明等人2010 年的研究,一對情侶在半年內的率大約是42%,要撐到兩年以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並且,他們還面臨著許多洶湧的暗潮。

不被看好的愛情斜坡

差距,是感情最大的威脅。根據婚姻研究者Amy E. Rodrigues等人對率的研究,年齡、學歷與收入都與離婚率有關。一般來說,我們比較能接受男性收入多、教育程度較高、年紀較長的關係(相較於女性),台灣的社會尤其如此。這樣一種「男高女低」的配對方式,我們稱作配對斜坡(Match slope),違背這種的關係,通常很難維持繼續。從這個角度看來,Mika 和Len的關係至少有兩個挑戰:

1.收入和教育程度:Rodrigues指出,先生賺的錢比較少,或者是太太讀的書比較多的夫妻比較容易離婚。Mika已經大學畢業在當設計師,Len卻還在讀書,這樣的差距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危險因子。

2.年齡差距:國內學者張榮富曾調查台灣男女的擇偶身高與年齡門檻,平均來說,25-29歲女性可接受的對象,大概高自己11公分,大自己半歲到7歲半──也就是說,年紀幾乎不可以比自己小。

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

可是他們兩個相愛啊!難道不能用愛來彌補這些差距?答案是,一開始或許可以。

事實上,Mika與Len的在半年後依然屹立,他們冒著被雙親發現的風險,偷偷地相愛著。每天Mika下班時,Len在遠遠的巷子等她,從永和騎車送她回新莊的家,然後自己再回新店,儘管是在Len最忙的期中考,他都願意撐著睡眼惺忪來接送。這種被大家看衰卻仍「風雨生信心」的地下戀情,就像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一樣,愈是艱難愈是堅強,反而能抵擋各種輿論的壓力,心理學家Richard Driscoll稱之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The Romeo and Juliet Effect)。

為什麼這種危機重重的關係能延續?為什麼在旁人都不祝福的情況下,兩人還能愈愛愈甜蜜?心理學上的解釋有兩個:

  1. 自主心理:我們都喜歡為自己做決定,一項研究曾發現,當我們被逼迫選擇某項物品時,實際上反而更不會選該物品。自主地選擇,才會增加我們對該選擇的喜好──所以禁斷的愛情,反而更具
  2. 平衡心態:社會心理學的基本假設是,我們會根據內在與外在的狀況進行決策和評估。換句話說,當外在條件(父母)已經不支持,但是你卻仍跟他在一起,為了平衡與行為的不一致,你就會跟自己說:「沒關係,至少我很愛他」,用內在的力量來平衡認知與行為的不一致,化解心中的不適感。

可是這些力量,並不能久長。

羅密歐不再

「當他將機車停妥,看著我的眼睛跟我說:『寶貝,我想我們還是分開好了』,我的心整個涼透了。風風雨雨我們都一起走過了,我萬萬沒想到,他會在一週年紀念日前一天跟我提分手⋯⋯,」Mika在電話裡哭得好慘。

正如羅密歐與茱麗葉,這樣的戀情雖然始於浪漫,卻也常以悲劇收場。事實上,Driscoll所提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在近代心理學家Diane Felmlee與Susan Sprecher等人的諸項重複驗證中幾乎「不存在」──家人、朋友等社會網絡還是占有很大的影響力。

一項跨文化研究更指出,華人會因為孝道的思維,更重視家人對伴侶的想法。畢竟浪漫不能當飯吃,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就像學者H.Colleen Sinclair所說,一段幸福、穩定的感情,仍舊和身邊重要他人的支持有關。心理的反抗或許能抵擋一開始的眾叛親離,但若長久下來,伴侶仍未獲得身邊的人認可,這段戀情仍然不甚樂觀。

分手的兩大原因

讀到這裡,或許你會和Mika 一起嘆口氣:沒想到愛情,竟然禁不起外在的壓力?其實,真正使這段關係觸礁的並不是Mika 父母的介入,而是Len 的把持不住。

Mika 傷心地說,「我從朋友的臉書上得知,他又跑回去跟他的前女友在一起了,還送她一只一模一樣的手錶,看到她戴著錶和Len 合照的照片,我感覺自己好悲哀,竟然這麼容易被取代。從前他說過的話、給過的都像謊言,我甚至無法不去懷疑,在我們在一起的後期,他就和她勾搭得火熱了….」

我在前陣子泛科學舉辦的演講《這才是分手の心理學》中,曾歸結出分手的兩大原因:「感覺消失了」和「小三出現了」。一段關係不可能「單純」因父母介入被摧毀,就像Mika 說的:「從前待在這段關係裡的痛苦很多、快樂很少、壓力很大,可是從前的我們願意一起面對。現在他有了更好的選擇,逐漸不再付出、不再經營,變得只有我一個人死命苦撐。後來我們都累了,只是我不知道,這一天會來得這麼快….」

遇見羅密歐,怎麼辦?

愛不但需要勇氣來對抗流言蜚語,還要有一些「武器」來抵抗外力的侵襲。如果你們的關係打從一開始就得躲躲藏藏,像是怕被棒打的鴛鴦,那麼雙方就得付出更多的誠意來經營。下面提供兩個可能的「羅密歐破解法」給大家參考:

1.交往前,先理性討論所有可能的困難,謹慎決定:90後的年輕人在愛情上有個有趣現象,彼此很少討論兩人之間所面臨的問題,卻因為這樣的造成更多的問題。如果能在決定在一起、互許承諾之前就仔細檢視彼此的

經濟基礎、異同、家人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就能少走許多冤枉路。

2. 交往後,試圖「專心」經營:既然知道這段關係脆弱,更要比一般關係投入更多心力。雖然年齡差距無法撼動,但仍可就「能改變的部分」一起努力。根據婚姻專家HowardJ.Markman 的建議,把每週見面相處的機會切割成瑣事時間、溝通時間、親密時間,就能增進溝通,有效釋放關係中的壓力,激發隱藏的甜蜜。

在有限與無限之間

「回想起來,這364 天的愛戀,我走得並不後悔,」Mika 說。同樣的新北投露天咖啡座椅,同樣冒著煙的風景,只是這一次她的身邊沒有坐任何人,「我想謝謝他,謝謝他給我一個夢。那種感覺,真的很棒。」

充滿荊棘的愛戀還是有值得一試的價值,在艱困阻礙中,我們才真正了解自己能給的愛是無限的,同時也開始試著接受,現實是有限的。在這有限與無限的拉扯之間,我們開始一點一點地培養自己經營關係的能力,挑戰幸福的邊界。

 

本文首次刊載於《30》雜誌 2013年5月號 第105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