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心理圖書館 » 為何老被同一種人吸引?

為何老被同一種人吸引?

算命的說我這輩子會跟三種人在一起:

  1. 個性跟你很像的
  2. 個性跟你差很多的
  3. 個性隨著時間,和你一起調整的

我聽到這個答案差點沒吐血:這不是跟沒講一樣嗎?但要在行天宮附近生存,老師也得有兩把刷子,所以又繼續說:

「一開始吸引你的會是個性跟你差很多的那種,你們愛的濃烈,但是也吵的激烈,難分難捨又時常想念;但過了35歲後,XX星走到OO,你開始會追求安逸,找個性跟你很像的,一開始相處起來會很舒服,一拍即合,但因為你喜歡新鮮感,所以久了之後你就會膩,畢竟你們實在是太像了,這時候才是考驗的開始。會在不相信,又相信愛情之間徘徊⋯⋯然後最後,你會發現這兩種人其實是同一種人」

XX星之後那邊我已經開始有點聽不懂了,最後一句更是充滿懸念:什麼叫做和我不像的人一起和我很像的人,最後其實是同一種人?但因為時間已到,我想趕緊問第三種人。

「第三種人你要40歲以後才會遇到。相信我,到時候你會再來找我的。」老師打開老人茶杯喝了一口,就起身去看電視了。

由於是十多年前發生的事情,所以現在只記得片段,但沒想到轉眼間我也快要40歲了,前幾天看日記又回想起這個故事,不想還好,一想全是煩惱。什麼叫做兩種人?其實是同一種人?還有第三種人到底是什麼?

最近很紅的 #MBTI 16型人格原典終於翻譯完成,搭配著 #Daryl Sharp 十多年前那一本#一起看,赫然驚覺:

  • 無論你被哪一種人吸引,其實都是你在他身上看到了熟悉的自己。
  • 和你像的人,你看到的是「已經被意識到」的部分,所以你會覺得他跟你很多地方很像;
  • 和你不像的人,你看到的是「還沒被意識到」或「雖然被意識到,但是自己抗拒接受」的部分,所以你會覺得對方跟你不一樣。

舉個例子

(由於MBTI有四碼,講完頭都昏了,我們用前面兩碼就好了)

近幾年我用不同測驗測量出來的大多是INFJ或INTJ,單看「IN」就是:

內傾感官型 (Introverted Sensing):關注自己的內在感覺和體驗。他們重視細節,並且有很強的記憶力。他們往往是謹慎的、實際的,並且能夠很好地適應環境。

呵呵,也太不準了,記憶力很差,做事丟東丟西,很多時候想法都不切實際。好啦,能夠適應環境應該算是勉強通過。
我們暫且先跳過準確度的部分,一般來說,IN會被ES吸引,讓我們來看看ES的描述:

外傾感官型 (Extraverted Sensing):喜歡追求新的經驗和冒險,通常活躍、開朗,並且喜歡與他人互動。

等等,我覺得後面這個比較像我啊!怎麼會這樣?老師說,如果你把這邊處理完的每一張卡片拿出來看,你會覺得每一張卡片都有一些像你的部分,也就是說,表面上看起來你好像會被分到16種人格當中其中一個,但實際上,這16種人格都是你人生的可能。

就像是一個廣大的湖泊,你開始一條小船,在湖裡漫遊,途中會經過很多地方、看到很多風景,這16種人格就像16個小村落,你會停靠在他們的岸邊,然後生命歷程當中有一段時間,你會長成這個村落的樣子。至於你會停靠在哪一個村落、變成什麼樣子,就端看那時候的你正經歷生命的什麼階段,以及陪在你身邊的人,是來自於哪裡?

思及此,前面算命老師的三個問題突然迎刃而解。原來我本來就一直不斷在變化,所以所謂的像不像,都只是名相。

如果看到這裡你好像有點懂,又有點不懂的朋友,我想當推薦大家可以去看 #MBTI人格分類 這本新書,除了最後有送小卡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還針對每一個符碼仔細解說,當然還有搭配的解說(就像我們前面使用的是IN與ES的搭配解說),換句話說這本書不只是分類而已,更進一步的幫你看見這些分類是如何逐步形成我們對人格和自己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MBTI比較從「」的角度來切入,你會發現圖片當中的這些卡片,每一種人格個性的描述都很正面,當然每個正面背後都會隱藏這一個反面,但至少看到這些文字,你會覺得比較舒服自在一點。甚至,當你一直看到自己的缺點和挫折,透過卡片,或許你能夠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忽略的優勢。

「當個體趨向於集體心理時,他也將自我疏離。」——榮格《未知的自我》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又渴望在人群當中得到歸屬感,所以每當我們在探索自己的分類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看自己和這個分類,有什麼不同,藉由這種方式靠近社群,並且避免自我疏離。 #MBTI人格分類 這本書提供了非常詳細,而且仔細的解說,期許我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都能夠更了解自己的特殊性,探索更多湖畔不同的村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