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可以做點什麼呢?

1.不要離開現場,持續的陪伴

我要去搶他的刀嗎?還是放著讓他在那裡割自己的手?老實說,沒有什麼一定對或不對的答案,聽起來就像廢話,但實際上你做什麼事情都不一定有幫助,唯一有幫助的就是待在他身邊,陪伴他,這就是他最需要的。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嘗試暫時分散他的注意力,一般來說,自殺的企圖既然是一種無法控制的「衝動」,表示這個衝動只會持續一段時間,如前面舉的例子一樣,過了那個「很想自殺的高峰點」,他的情緒就會稍微緩和下來了。

你可以做的是,陪他度過這個衝動的時間,唯一的目標就是不要讓他自己或傷害別人。如果你覺得情況已經有點失控,請務必打電話請求協助(給親人/醫療人員)。

2.尋求協助,必要時安排住院

或許你會覺得,這樣他會不會恨我?你心裡會很煎熬,覺得自己很像抓耙子,通報醫院來「抓」他去住院,不過,如果這樣可以保住他的生命,或許仍是值得的一個嘗試。你可以思考看看這個比喻:當你的家人感冒的時候,他不願意去看醫生,說自己休息一陣子就會好了,你當然可以尊重他的決定。但當他已經肺炎、生命瀕臨危險的時候,仍堅持不去看醫生,這時候你會打電話叫救護車嗎?當我們感到憂鬱、情緒不好的時候,的確是可以自我調整,但當它已經嚴重的影響到生活,有生命危險的時候,由於已經牽涉到腦部血清素的病變*,就不是靠自己有辦法可以「看開」的!

3.,分擔風險

或許你會問:住院真的有用嗎?其實住院主要的幫助有 2 個:

——降低死亡風險

——按時服藥調整血清素

有些比較嚴重的病人,會使用單側電氣痙攣治療 (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 ),效果有點像大腦重新開機,緩和當事人的負面思考。另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男女朋友、或者是「沒有親屬關係」的人,請一定要讓他身邊的親人知道他的狀況,讓他們了解嚴重的程度——儘管當事人可能不想讓家人擔心、或者是他與家人的關係很糟糕。你可能會說:「他的壓力源就是來自於家裡呀!」、「他已經跟爸媽好多年沒有聯絡了」、「他家人知道,不但幫不上忙,可能會小事化大、大事爆炸。」

我當然可以理解你心裡有很多的擔心,但你可以思考下面 2 個問題:

當他無法自行決定,需要進行一些手術、或者是簽署住院同意書的時候,你有那個簽名的資格嗎?

如果他的家人有很多的情緒,卻從頭到尾被矇在鼓裡,到最後不得不知道的時候才透露給他們知道,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情?有沒有可能你會無辜地被牽連、責怪?

4.建立班表,劃好界限

事實上,照顧有自殺企圖的人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如果你自己扛在身上,一方面你無法 24 小時都陪在他身邊,另一方面如果真的發生萬一,那個罪惡感是無以復加的。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聯絡他身邊的朋友和親人等資源,有點像是輪流到醫院照顧危險期病人的感覺,輪班陪伴——因為他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最後,你自己的情緒和身心狀態也是重要的。我一個朋友長期照顧憂鬱的太太,因為晚上回到家都要陪在她身邊,不能夠做自己的事,只好等到太太服安眠藥睡著之後,才爬起來趕工作。一大早又得到公司去上班,兩個月之後,他也病倒了,因為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讓他變得疲憊不堪。

所以,在照顧對方的同時,也要懂得照顧自己,在「不是你輪班」的時候,可以去運動、放鬆,你自己也可以找諮詢師,當你可以更穩一點,你的照顧也會更有品質。

留意憂鬱的感染力

1.自我覺察

你要知道自己的感覺、情緒、以及目前的狀態是什麼。如果你自己都快沒電了,還要去幫別人充電,可能要小心不但沒有辦法充到對方,你自己還有可能會有「替代性創傷」或是「複雜性悲傷」。

2.社會支持

這大概是所有的裡面最重要的一個了。其實就是陪伴者的陪伴(一個後設陪伴的概念),當你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的時候,你可以找人來聽聽你的辛苦、甚至給你一些專業的建議。孤軍奮戰下副本是很辛苦的,請務必找隊友,推王才可以事半功倍,也能省下不少紅藥水。

3.界線

對於習慣當「拯救者」來說,界線大概是一輩子都要磨練的課題。這些人往往都有「需要被別人需要」的需求,可是往往也因為這樣,不小心耗竭了自己。你並不需要每天去陪伴他,有些時候陪伴的品質比陪伴的次數還要來得重要,承諾出你可以陪伴的時間,然後就在那個時間一定要出現。有時候拒絕,反而是讓關係可以長期維繫的方法。

心理師朋友叮噹貓的建議

1. 希望術:不要放棄希望,但不要說出期望

陪伴自殺的人是件很弔詭的事情,一方面你不可以放棄對他的希望,另外方面你又不可以把你的希望說出嘴巴來。因為說出口的,就不值錢了(喂~才不是咧),而是當你跟他說「你會好起來的。」、「這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變好,你再多努力一下就好。」這些話看起來好像是給憂鬱的人希望,但實際上,當他們做不到的時候,會有很多的罪惡感(於是他們自責自己的罪名又加一條:我果然是很糟糕的人,不斷地讓在乎我的人失望)

2. 寧靜術:靜靜的就很好

很多人以為陪伴自殺的人,總是要講很多話來開導他,但奇怪的是當你講越多,事情不但不會好轉,還有可能會言多必失。實際上,你光是在場陪在他身邊、讓他覺得不孤單,這樣就已經很重要了。有一句話我覺得很受用分享給大家:你想說這句話,是真的感受他的情緒,還是只是為了減緩你自己的焦慮?

其實,如果你沒有受過專業的諮商技巧訓練,只要做到「認真聽」這件事情,就已經是幫他超級大的忙了,甚至有時候,因為你跟他的關係很深厚,這個「傾聽」本身,甚至可能比一般專業人員還有效(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在節目上和藝人來賓對話,就算是講得再深刻,他們都不會被打動,但常常他們身旁朋友一句「我會默默支持你」,就讓來賓整個淚崩。)

3. 接納術:不要批評自殺行為

我們的文化裡面,有些時候會有一種奇怪的習慣:用責罵代替關心。你感冒了,家人會問你怎麼這麼不小心著涼;分手了朋友會說,就跟你講過了對方是個爛人;考試考差了,他不一定會你的沮喪,還連帶責備你不認真讀書⋯⋯所以當你看到一個人想要自殺的時候,你可能也會不由自主地說「為什麼不往正面想呢?」

當你腦袋裡面冒出這種想法的時候,可以思考看看這個比喻——如果有個病患因為肺部的疾病沒有辦法自主的呼吸,你會不會把他從床上搖醒、拔掉呼吸器問他:你為什麼不自己呼吸?

對於企圖自殺後嘗試自殺的人來說,有時候他們的行為並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而是大腦的血清素以及其他的激素交互作用異常所致——換言之,你可以想像某種程度上在他進行自殺行為的時候,他是被「靈魂附體」了。當你越接納他,他才越能夠冷靜下來。

  • 電:先確認自己還有多少電。同樣的,如果你都已經快沒電了,請先安頓好自己。嘗試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的情緒先平穩下來,再來看看現在在演哪一齣。
  • 報:如果那個狀況是你沒有辦法停止或逃離的,例如他已經一隻腳跨在窗台外面了而你就在現場,請務必請求支援。如果他是透過電話跟你求救,請確認他身邊有人,或者是請其他人幫忙。
  • 定:倘若當下你真的沒有辦法提供協助,請真誠地跟他說出你的難處,並且訂定你可以去陪伴他的時間。

面對重要的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身體和心理的壓力不亞於想要自殺的當事人。雖然很難,但在陪伴的時候還是要提醒自己:你很在乎他,但不論是他的情緒或是他的生命,都不是你的責任,而是他自己的責任。

陪伴憂鬱和有自殺意念的人,最煎熬的地方在於自我內心的掙扎。有些時候你甚至會被他的負面思考說服,你開始懷疑自己做的是不是對的,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這些都是常見的狀況,這時請給自己多一點的彈性和空間。

最後,我想送辛苦的陪伴者一段話:「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前方的路還沒有明朗的時候,我們要容忍『不確定性』;當你覺得好像已經走到盡頭的時候,請相信,這只是個路口。不要急,慢慢走,或許在桃花樹的後面,你會看見下一個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