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我再叫你不要管我,轉身離開的時候,可不可以,不要真的走掉…」她說,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聽著我眼眶也紅了。我知道,光是說出這段話,對她來說有多麼的不容易。
有幾次演講我會調侃「我哭著說沒事,你怎麼就相信了」的粉絲團,心裡OS:那你為什麼要哭著說沒事呢?一直到很後來我才真正明白,有些故作堅強只是為了讓對方看見,你很受傷。
如果你擁有一個充滿不安、處處逃避的伴侶,該怎麼辦?一直以來你都在想怎麼讓他願意把事情跟你說、怎麼樣給他多一點關心,但卻常常被拒絕、被忽視、被冷落。你很受傷,希望他能多重視你,多在乎關係,所以你很努力,但越努力,越會發現怎麼都只有你一個人在努力。
我們常常感到納悶:「你有心事,為什麼不告訴我?」
我們常常以為給出愛、說出感受是重要的,但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逃避防衛、隱藏不說對對方來說,才是真正讓他們感覺到自在、安心的?我們一直想著怎麼樣才能夠讓另一半變得安全,但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在他還沒能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時,先和他的不安「共處」?
西方的心理學常常鼓勵我們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可是對於某些人來說,說出心裡的感受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這意味著,他必須承認自己的脆弱,並且把這份脆弱,攤開在你面前。他變得很會武裝悲傷,卻也變得越來越可憐,因為那個牆裡面渴望得到愛的小孩,會不斷挨餓下去。
我一直記得一個孩子跟我說過的話:「或許正是因為我太堅強,才會經歷這麼多悲傷。」
從前我老是在想,怎樣才可以讓他願意多說一點?後來我發現,會不會光是陪伴在他身邊,什麼都不說也是一種溫度?會不會他真正缺乏的,不是滿滿的愛,而是「被需要」的感覺?就像先前分享的研究1,有些逃避依戀的人最終雖然沒有變得更安全,但良好的關係,使他們在衝突或爭執發生過後,更願意與對方親近。這已經是,很大的一步。
通往安全的路或許太遠了一些,在那之前,兩個人都可以學著跟「不安」好好相處。我想到一種方式是:預知不安。或許他常常還是會不理你、或許他跟你吵架的時候,還是會把話說得很難聽,但在那一天之前,我們還是可以為這段關係,多準備一些。
「如果我下次再這麼生氣,不要把我丟下來」、「我動不動就說分手,只是因為我不想要變成傷得最重的那個人」、「我很怕你不見,所以會一直打給你。如果你在忙,可以回給我這張約定好的貼圖。」
這些方式並沒有辦法真正化解彼此的不安,但可以在雙方狀況好的時候,討論出衝突時面對彼此不安的「行動方針」,讓彼此更有控制感,也讓對方知道,有時說出損傷關係的話,只是因為不想讓自己受更多傷。
然後真誠地跟對方說一句:「謝謝你願意信任我,謝謝你願意,在我面前放下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