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總是處處替他著想,他卻一次也沒有替我想過?」
「我實在搞不懂,這樣的小事有什麼好氣的?」
一段感情能持續多久?
在回答這麼籠統的問題之前,得先知道感情是怎麼發展的
根據Sternberg(1986)提出風靡至今的愛情三角論,把愛情分成Passion, Intimacy, and commitment這大家可能都多少聽過,但是passion會在一開始飆到最高,然後很快下到趨緩(想像一個很窄的山),而intimacy 和commitment會隨著相處時間越長,漸漸增加(想像y=logx的圖形)。
通常感情會經過幾個階段:
-
曖昧期
最難過也最興奮的時期,passion在此時一直升高,感覺每天都想見到對方,握對方的手,講通電話就覺得好幸福,碰到對方的身體,心裡的小人就開心得要跳起來。
不過,若對方一直不給予正面的回覆,或一直逃避在一起的問題,那麼的確會向楊丞琳所說的受盡委屈。
研究也顯示曖昧對象的不確定性越高,越讓人會遐想,但隨著時間越久,心裡難受的感覺也會增加,而戀愛高手通常會很有技巧地將這種「神秘感」微持在一個巧妙的平衡點(Walid &Sandra,2000),讓對方又愛又恨。平均而言這段時間維持一週到兩個月。
-
交往甜蜜期
Passion最高的時候,眼睛中只看到對方的好,好像所有缺點都不存在或不重要,只可惜這段時間平均大約只有2個月左右,不過也有研究探討讓這段時間拉長的原因,比方說遠距離(Stafford, 2007)。
此階段的分手風險是,兩方中有一方以上只是因為喜歡「戀愛的感覺」而在一起,當passion開始下降時,卻誤以為自己沒有那麼愛他了。
-
親密磨合期
在渡過戀愛開始的甜蜜期後,也就是passion下降到比intimacy還低時,通常考驗和爭執與衝突會在這時出現,也是拿下玫瑰色眼鏡看到真實的對方的時候。
這時候常常會有的感覺是「他以前都不會這樣」、「我怎麼從來都不知道他是這樣的人」。
此時兩人才算真正開始認識,正所謂因為不了解而交往,因為了解分開(陳皎眉,2004),就是在說這個時期。
能通過這時候考驗的大概有兩種人
- 「或許是習慣了他的陪伴,讓我捨不得離開。」
- 雙方都認為對方雖然有缺點或與自己不合之處,
但這些點恰好都不是自己很在乎的,或是在缺點中能看到對方的優點(Murray,1999),或是相信對方還能一直進步改變(Knee,1998)等。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平均而言大約是六個月。
這階段最常見的分手理由是「個性不合」,實際上這個理由也是台灣男女分手理由的第一名(張老師月刊),第二名則是前述的「感覺沒了」。
-
未來感期
「我到底哪裡對妳不好?」
「你真的很愛我,我也捨不得離開你…但是,我在你身上看不到我們的未來…」
若說出這句話,那麼感情挽回的機率也很低了。
試想,你會喜歡在死路的磚牆前一直停留嗎?
過了模合期,等到commitment 與intimacy平行增加時,
對雙方的需求就變成未來感了。
人類學家Helen Fisher(1994)提出女性對於男性的需求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的提供;國內學者李美枝(1999)研究台灣的男女性也發現,女性最喜歡的男性特質第一名是「誠實可靠肯打拚」。
在這個時期如果你無法給與對方一種「和你相處讓我覺得好像一直在進步」的感覺,很容易讓對方覺得「有你跟沒有你,好像也差不多…」。
總體而言,台灣情侶的平均交往危機時間點大約是2個月,6個月,一年半,兩年與四年。
是的,隨著時代的「進步」,七年之癢可能要改成四年之癢了(Helen Fisher,1994)
了解個階段的危機與分手常見原因,就知道如何「預防」分手,至於細節要怎樣執行,比方如何維持passion在高峰、如何維持新鮮感、如何處理衝突與不合、如何給對方安全感等,改日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