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愛情心理學 » 已讀不回的焦慮,是愛,還是礙?

已讀不回的焦慮,是愛,還是礙?

想像一下,如果你很在意一個人,他卻總是已讀不回你的訊息,你會感到焦慮嗎?還是你會覺得沒差,他不回就算了?你會不會一直盯著手機,甚至盯到網路,只為了求他的一個回覆?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分析了一下資料,結果發現下面這張圖。

請先忽略圖片上面有顏色的字,單純看數據,你就會覺得越看越奇怪。前幾天為了網路成癮的研討會,我看這一筆資料眼睛看到快要花掉,怎麼想都不太對。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根據我原本的解釋,會非常奇怪:

  1. 實線:如果你總是很焦慮對方有沒有回你,那不論你覺得對方有沒有已讀你,你都會網路成癮(合理)
  2. 虛線:如果你不會因為對方已讀你而覺得焦慮,那對方已讀不回,你不會網路成癮;但在你不覺得他已讀不回時,你反而(相對)較會成癮?(這什麼鬼QQ)

由於實在是太弔詭了,所以我趕快問我的學姐,還有很多老師,其中蔡宇哲老師給了我的回應很棒,我稍微用我理解的方式整理了一下,寫在圖片上有顏色的字的部分。

後來,我又遇到我以前碩士班的指導教授,講了一段話讓我恍然大悟。

一切都跟有關

大家在解統計大家在解讀統計最常犯的「忽略基本現象」basic fact:網路成癮的核心因素是「不確定性」,類似partial reinforcement。就像是下面這張圖當中,右邊那隻老鼠會更拼命地按他眼前的按鈕,因為他不確定食物會不會掉下來。一旦他確定按這一下會不會有食物,他就不會那麼拼命的去按了。

所以,就這個結果來看,主效果還是優先的。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解讀:

  • fact 1: 期待越高,表示不確定性高,成癮高
  • fact 2: 他已經確定都會已讀不回(確定性高–成癮低)(不確定會不會已讀不回=確定性低–成癮高)

集合這兩個現象:客觀的環境的影響很大,亦即當他已經確定都會已讀不回,就大幅降低了不確定性,成癮危險因子降低了,但是在客觀上雖然已經確定會已讀不回,但是內在還是期待、焦慮著(依然維持不確定性),成癮降低的比率就相對少。

可是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

遇到了讓我考上碩士班研究所的統計老師黎士鳴,雖然他長相很搞笑,不過今天也發表了在實務界真的用一些方法,來減少學生的網路成癮。重點是相對於一些也在做實務的人,他的研究結果是evidence based的,有本土理論的基礎,而且做出來還有效果。(例如下面這幾張圖)

臨走之前,看了我的研究指點了一二,我又恍然大悟。終於得出比較合理的結果了。

重新討論研究結果

回顧一下這個研究的初衷。我們請受試者想一個對他來講很重要的人,例如朋友或,接著請受試者和他傳送訊息的時候,對方的回應狀態,以及他自己內心的。結果發現:

  1. 一般來說,你越常覺得對方已讀不回,當他已讀你的時候你的焦慮會越明顯。
  2. 上面這樣的狀況,在你們兩個感情不好的狀況下,會更加(對於感情要好的朋友或伴侶)

 

這個研究結果也和國外的研究相仿,在一段很有的時候,如果他已讀不回,你還會幫他想一些原因解釋(例如他可能在忙、而不是因為他不在意你),你不會因為他沒有回就覺得「你覺得他沒有」,反而會猜想「他應該是肯定我的價值跟的吧!」。只是上面這個「幫對方正向腦補」的結果,在不安全的組別就沒有了,效果是零(跟控制組一樣,已獨不回的效果是不好不壞)。(該研究的結果如下)

ReferenceKoudenburg, N., Gordijn, E. H., & Postmes, T. (2014). “More Than Words” Social Valida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0(11), 1517-1528. ISO 690

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不安的組別效果是零,而不是負效果(比方說,如果他常已讀我,我不但不會幫他正向的腦補,反而還會替我們這段關係做負面的腦補:他一定是覺得我沒有價值、他一定是不愛我了所以才一直已讀我!)。

結果我收到的資料某種程度上回答了我的疑惑。至少在華人(我收集到的)樣本裡,已讀不回的效果是負面的,而且在關係不好的伴侶當中,這個效果更為明顯。

結論

不管你們兩個人的關係好不好,「已讀不回」對於一個人的心情或者是這段關係的狀態,都是負面的效果;然而,當你這段關係有許多的不安、你們的感情有許多的問題,或者是你不滿意這段關係,「已讀不回」等會彼此的關係,尤其是增加「被已讀」者的焦慮——如果他很重視你的話。

(首圖:華映電影提供,《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劇照中的演員之一,程予希/樂樂 飾演的Sushi)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