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想錯了嗎?愛情裡的八個思考短路
很多爭端是緣於錯誤的推論,而在情緒高張的情況下,我們試著以自己的論點打敗對方、使那些錯誤在言語中橫行、最後可能會變得兩敗俱傷,顧不了自己觀點,也損害了彼此的關係。
很多爭端是緣於錯誤的推論,而在情緒高張的情況下,我們試著以自己的論點打敗對方、使那些錯誤在言語中橫行、最後可能會變得兩敗俱傷,顧不了自己觀點,也損害了彼此的關係。
我們除了比較會引用文獻之外,到底比一般凡人多懂了些什麼?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好的理論來說明什麼是愛情,又有什麼影響愛情最多?畢竟就連提出愛情三因論紅極一時的Sternberg,晚年時也承認,愛情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複雜,另外寫了一本「愛情是個故事」(Love is a story),重新解構與詮釋愛情。在讀了Brehm (1985)的「親密關係」(intimate relationship)之後,這個問題似乎有比較明朗的答案。
嫁給這個男人五年了,我不知道我是否還愛他,記得剛新婚的時候,早晨時必定會在他懷抱中醒來,我總是紅著臉不敢說一聲早,怕嘴裡的口氣弄皺了他的眉,漱口杯與牙刷堅持要和他用同款不同色,擺在一起看才有夫妻的感覺。
最近在讀Gary Chapman(2002)的《愛的進行式》一書,書中以現實治療法試圖伴侶相處時的難題,Chapman提出四大愛情常見迷思與真實原則,其中2,4很像,我把它合併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是處處替他著想,他卻一次也沒有替我想過?」「我實在搞不懂,這樣的小事有什麼好氣的?」一段感情能持續多久?在回答這麼籠統的問題之前,得先知道感情是怎麼發展的,根據Sternberg(1986)提出風靡至今的愛情三角論,把愛情分成Passion, Intimacy, and commitment這大家可能都多少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