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衛機轉:抗拒是改變的契機
當你內心有某個衝動,但是你試圖去壓抑(repression)它時候,就會出現焦慮 […]
有人說 clubhouse 是時間小偷,的確是如此,有時候聽了3小時你會不知道自己在衝三小(比方說我前幾天參加的一個印象深刻的房間「橡皮擦掉到地上為什麼會不見」,我竟然還用心理學來分析橡皮擦我真的是瘋了),但有時候只是3分鐘就會讓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聽愛莉莎莎clubhouse分享《卡內基快樂學》:人生的不快樂主要來自憂慮 繼續閱讀 »
這個故事真的是非常刺。我常常覺得,放手最難的不是離開本身,而是接受自己「不管再做
讀《診間的女人2》: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反而才是最大的勇氣 繼續閱讀 »
大家記得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嗎? 安徒生筆下那個不斷用火柴和幻想堆疊出來的小女孩
海苔熊心理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什麼都不能做的時候,就睡覺吧! 繼續閱讀 »
這是最近PTT很流行的一張梗圖,它並不是真的叫人自殺(想要自殺的人千萬不要按照圖上的建議去自殺),而是反諷那些一直抱怨但是卻從來沒有改變的人,用抱怨來當作他人生的「燃料」,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裡面,來逃避自己人生當中本來應該要負起的責任。
讀《受害者情結》|你身邊也有那種一直抱怨,但是卻從未改變的人嗎?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