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請你慢點長大》看見當代父親困境
這本繪本一針見血地戳中當代「父親」的困境:1.親職失範:上一代的爸爸經常消失,這一代的爸爸也因為缺乏楷模,也不知道要如何陪伴孩子2.偏愛媽媽:就算花同樣時間心理陪伴孩子,孩子早上起來第一句還是:「我不要爸爸,我要媽媽!」
這本繪本一針見血地戳中當代「父親」的困境:1.親職失範:上一代的爸爸經常消失,這一代的爸爸也因為缺乏楷模,也不知道要如何陪伴孩子2.偏愛媽媽:就算花同樣時間心理陪伴孩子,孩子早上起來第一句還是:「我不要爸爸,我要媽媽!」
那天,我朋友傳來訊息說:「我媽媽家起火了。」是她和女兒常常去的舊房子,是充滿記憶與作品的樓所——現在只剩焦黑與灰燼。讓那個家付之一炬的,是她酗酒成性的妹妹;但真正讓她心寒的,卻是她一向最想保護的母親。
你也是經常自討苦吃的人嗎?或你身邊有經常抱怨自己過得很苦的人嗎?為什麼要搞得自己那麼累呢?覺得痛苦就不要做啊,在那裡該該叫?我想到我小時候很喜歡看的動畫《忍者亂太郎》,有一集他們出發要到一個遙遠的地方,亂太郎根本就是拼命三郎
「你現在的人生是走向愛還是走向恐懼?」在愛情裡,我們經常因為害怕失去一個人,緊緊抓住他讓他喘不過氣來;在家庭中,我們明明不想控制孩子,卻又老是擔心他會走偏走歪,為什麼會這樣?在說明這個原因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講一個故事。
在緊握與放手之間:為何我們彼此相愛,卻彼此傷害? 繼續閱讀 »
我一開始以為前面的「上集」,可能是王子跟公主相遇,後面撒花逆光浪漫的照片,準備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想像,但後來想想不對,因為這一段其實被安排在下集的一開始,只是戒指被換成了硬碟。
過年難民(Chinese new year refugee,CNR),泛指下面三種人:因為和原生家庭決裂,過年無家可歸,看著街上大人牽小孩的畫面,各種辛酸感覺湧現的人。
其實我一直是一個對鬼神半信半疑的人。反觀我爸就不一樣了。他從我大概高中的時候開始就在拜玄天上帝,我小時候會一起去參加每個月的祭拜儀式(雖然我不懂那到底是什麼),總是很期待結束之後拎我們幾個孩子到旁邊的便利商店去買玩具。
4種創傷家庭下的愛情,你中了哪一種?如果你有一個受傷的童年,那麼在感情當中,原生家庭的防衛機制至少有下面四種:1.抗拒(Resistance):看到爸媽吵成這樣,你會對婚姻和感情有負面的期待,於是你會逃避承諾、抗拒建立真實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