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稿]這才是分手の心理學
大家好,我是海苔熊,過去我在Pansci寫了許多愛情的回顧文章,可是這幾年寫下來,我才發現我真正有興趣的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失去。
本文先回顧了男女之間六大禁忌話題與不敢說出口的原因。情侶跟曖眛的「普通朋友」擔憂的事情不同,但同樣會因為不確定彼此的關係現況,而選擇隱瞞或欺騙。以饅頭曲線與關係動盪模型,說明為何這種不確定感會在剛認識的時候一直增加。當對方淚眼汪汪地跟你說欺瞞是為兩個人好,是真的嗎?答案是要看情況!在說與不說的掙扎之外,提供三個可能的思考建議。
「他曾經說我太過自私、都沒改變,所以最後他終於累了、倦了、不想再繼續了。我聽了很難過,天知道我為他犧牲、付出這麼多,他幾乎都要變成我生活的重心了,又怎麼能說出這種話?於是我告訴自己不需要再對他那麼好、想著念著他有沒有吃飽,我開始打扮自己、只為自己而活。有一段時間,我過得很開心;再過一段時間,卻又開始覺得有點空虛,畢竟過去的我其實都習慣了為了他的喜怒哀樂而活,於是我又漸漸開始在乎他太多……」一位朋友跟我蹲在石牌商城的一處雨棚,一邊吃炭烤一邊聊著,她說到後來眼眶都紅了起來。
原先就是好朋友的兩人,不小心越界走到了曖昧,如果最終發現不能相處,還有可能退回當回原先的好朋友嗎?過去的雖然較少有人對「精神越界」做出相關的調查,但是「身體越界」,卻是很常見的研究議題。
終於,他答應在「百忙」的期中考週跟我見面談談。「還是我們先分開一陣子?之後,我是說…等你論文那邊比較不忙,再一起好好地溝通我們的問題…我保證在這段時間內我努力讓自己會變得更好…」我試過各種方法退讓、協調,做各種不同的保證,搞得自己像是在殺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