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受害者情結》|你身邊也有那種一直抱怨,但是卻從未改變的人嗎?
這是最近PTT很流行的一張梗圖,它並不是真的叫人自殺(想要自殺的人千萬不要按照圖上的建議去自殺),而是反諷那些一直抱怨但是卻從來沒有改變的人,用抱怨來當作他人生的「燃料」,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裡面,來逃避自己人生當中本來應該要負起的責任。
讀《受害者情結》|你身邊也有那種一直抱怨,但是卻從未改變的人嗎? 閱讀全文 »
這是最近PTT很流行的一張梗圖,它並不是真的叫人自殺(想要自殺的人千萬不要按照圖上的建議去自殺),而是反諷那些一直抱怨但是卻從來沒有改變的人,用抱怨來當作他人生的「燃料」,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裡面,來逃避自己人生當中本來應該要負起的責任。
讀《受害者情結》|你身邊也有那種一直抱怨,但是卻從未改變的人嗎? 閱讀全文 »
你曾經進入「物化的關係」嗎——你覺得你只是一枚棋子,任由他擺布,你覺得痛苦,但是又無力退出,留下雖然沒有比較好,但離開你又有巨大的罪惡,所以只好日日夜夜,變成抖M,繼續順應他的要求,成為他的奴僕⋯⋯
讀《關係物化》:你相信自己什麼都不做,就有價值嗎? 閱讀全文 »
最近收到一本很可愛的書,輕薄短小,唸起來完全不會有壓力,而且裡面推薦的方法都很容易做到,甚至你只要看兩頁,就會知道這本書大概的內容是什麼——更正,只要看封底就好了。
我經常覺得,有些時候你心疼別人過得好辛苦,其實是一種投射。你過得並不好、可是你並
海苔熊心理話:《玩具總動員4》心疼別人,其實是在心疼自己 閱讀全文 »
你早就知道,你只是他填補時間的解藥,卻不是他永遠的依靠;你早就清楚,你總是為他留下很多時間,去迎合他那個剛好有空的時間;把自己愛到塵埃裡面,以為在裡面你可以獲得像張愛玲那樣美麗的愛情,卻在等待好多年之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是鄭愁予《情婦》裡的金線菊,總是在等待,他卻總是在離開。
別拿你自己的最好,去交換他的剛好:告別毒性關係的三個步驟 閱讀全文 »
前幾天和吳東彥心理師在節目「海苔熊心理話」裡面談到了一個有趣的概念,用我的話來說
「都是我害的」症候群:別糾結了,其實你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偉大」 閱讀全文 »
想想你人生有沒有遇過下面的幾種情況: 得知伴侶疑似出軌,火冒三丈興師問罪; 收到
焦慮時別亂下決定!舒緩三步驟「看—鬆—消」,壞情緒放完再處理 閱讀全文 »
先前我去新加坡演講的時候,聽到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有位夥伴跟我分享到,馬來西亞馴象師在訓練大象的時候,都會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訓練起,拿一根木棒,上面有通電,如果小象沒有按照指令來進行,就會被電擊。幾次下來,小象就會被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到最後甚至是一般普通的木棍,牠們也會嚇得不要不要,言聽計從。
談錢傷感情?不談錢,才真的「傷感情又傷自信」!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