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社會心理學 » Never Regret 1

Never Regret 1

  • 或女生,哪一個容易提分手(或承認分手是自己提的)
    (問卷無法區辨出這兩個…囧)?
  • 男生或女生,哪一個被甩了較難以釋懷?

這兩個問題,先賣個關子,先談談(regret)這件事

過去,反省留下。」家羽語重心長地說。

後悔,在我們適應只有負向的效果嗎?

答案可能不是肯定的。後悔可能包涵兩種構念,一是情緒上的遺憾,另一是認知上的反省

————–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所以,得不到的是最好的?


A.什麼是後悔?

Landman 在 1993 年下的定義:

一種對於不幸、侷限、損失、罪過、疏失或錯誤而感到惋惜,或多或少帶有痛苦的認知及情緒狀態。是一種包含情感的理性,也是帶有理性的。令人感到後悔的事件包含了錯誤的作為及;也包含自願性的及無法控制的意外。可能是實際發生的行為,亦可能完全是個人、他人或團體心理上的認定。可能是違反道德或法律的,也可能在道德或法律上都是中性的

B.後悔的意義

在各種不同的生活範疇中,最容易令人感到後悔的往往是我們擁有最多機會可以去做一些什麼的生活範疇:

  1. 如果我們沒有面臨到有其他選擇的機會,那麼就比較不會產生認知失調的情形,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後悔的程度。
  2. 由於後悔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夠促使個體做出正確的行動,讓他在往後有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時,能夠修正之前的決策,進而改善生活。

C.十二大後悔生活範疇

Roese & Summerville (2005)

後悔的前幾名:教育程度、、感情、子女養育和自我概念等等

Roese認為教育程度之所以會變成後悔排行榜的第一名,主要是因為今日社會教育的普及,大家如果想要繼續進修總是能夠有很多不同的管道,因此根據Roese & Summerville (2005)的opportunity principle,似乎越多選擇,越容易後悔,故上述前五名也就變成最容易後悔的生活範疇。

D.大學生後悔排行榜

大學生還沒有進入一段承諾的、長期的中,對他們來說,一切都還是不穩定的,還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所以會產生比較多的後悔。

E. Lost opportunity principle

Beike, Markman, & Karadogan (2009)認為 Roese 研究指導語參入了太多混淆變項,而且光是單一事件也不見得能夠代表整個範疇,對於不同時間點的 perceived opportunity 也沒有很清楚的畫分是過去的機會還是未來的機會。他們認為事實上影響後悔程度的應該不是在做決定的當下有多少選擇性,而是在下了決定之後,才在評估成果時發現自己為了這個決定放棄多少的可能性 。

所以他們提出 Lost opportunity principle,因為他們認為,如果個體知覺到的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就會覺得還有很多路徑可以通往目標,看到希望(Snyder, 2002),後悔程度應該會比較低才對。

另外,如果一個人容易過度反芻,總是試圖把所有事情合理化,而且傾向把焦點放在情緒上的話,很容易導致 Low psychological closure (今年台大碩班考題)的結果,也就是一種心理上未完成、未解決的感受,這會使得失去的機會變得更加突顯,因此造成後悔程度的提升。

於是他們操弄一個實驗檢查Lost opportunity principle。其中一半的受試者回憶有機會再碰到同樣情況的後悔事件,另一半的受試者回憶不會再有機會遇到同樣情況的後悔事件,然後評量他們的後悔程度、過去及未來的 opportunity,及 psychological closure。

結果發現未來沒有機會再遇到同樣情況的事情,引起的後悔程度就比較嚴重,而且改善事情結果的機會比較低,也是生命中比較不容易改變的部分。

除此之外,對於可重覆的事件,後悔程度跟反覆想起那件事的程度沒有關係,但是對於不可重覆的事件,如果越常想起它,後悔的程度就越高。而且,對於可重覆的事件,psychological closure 高低不會造成後悔程度的差異,但是對於不可重覆的事件,如果psychological closure 又很低就會非常地後悔。

另一個實驗使用了非學生樣本,請他們回憶後悔事件,然後自己做生活範疇的歸類,並且測量他們對這些範疇的後悔程度、失望程度、責任感、過去與未來的 opportunity以及 psychological closure,受試者寫出的事件大多都是很久遠以前的事,只有 8% 是發生在過去六個月內的事件。

結果發現最常使人感到後悔的三大範疇是親密關係、自我和教育程度,而且除了失望程度和責任感是理所當然可以預測後悔程度的指標之外,psychological closure 越高,後悔程度就越低,而未來的機會多寡並不預測後悔程度,重要的是如果曾經有過很高的機會卻沒有好好把握或運用的話,就會提高後悔的程度。

後悔與認知失調通常是一起發生的,當人們透過某種方式解決了失調狀態,降低了信念與行為間不一致的程度後,心理上不舒服的感覺就會降低。如果我們將認知失調視為後悔情緒的核心,那麼 Roese 和 Summerville 的看法和這篇研究就沒有太嚴重的矛盾,也就是說,其實在 Roese 筆下的 opportunity 應該就是 low psychological closure 的感覺,所以才會同樣都造成後悔的程度上升,阻礙個體 emotion regulation 的進行。

附上一篇肺腑文章~
http://preview.tinyurl.com/dxbujy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