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海苔熊手寫 » 不敢再愛的人,其實是渴望被愛的

不敢再愛的人,其實是渴望被愛的

4種家庭下的愛情,你中了哪一種?

如果你有一個受傷的,那麼在感情當中,原生家庭的防衛機制至少有下面四種:

  1. 抗拒(Resistance):

看到爸媽吵成這樣,你會對婚姻和感情有負面的期待,於是你會逃避承諾、抗拒建立真實的關係。另外一種抗拒是,你會壓抑心中那個「」的部分(例如容易憤怒的自己)。但你內心深處還是渴望被愛的,情緒還是需要有出口的,所以這個抗拒通常不能持久,你可能會跟許多你不愛的人建立短暫的關係,以避免自己受傷(同時滿足部分的親密需求)——直到那個你無法抗拒的人出現。

  1. 模仿(Social learning):

接著前面的例子,如果你有一個會家暴的父親,你可能會極力避免,甚至矯枉過正,不允許自己有任何憤怒。怒怒被你壓在屁股底下的木箱子久了,哪一天對方踩到你的點,因為你的情緒水庫已經滿了,就會爆炸。你想要在關係裡面贏過對方,於是開始激烈的爭辯、最後可能會做出你最不想做出的事情,緊接著懊悔、道歉、(然後你會發現這跟「家暴循環」好像)。

  1. 討好(Placating):

過往看到家人這樣吵吵鬧鬧,你實在是很害怕的場面,要是能重來,你不但要選李白,你還希望這些所有的衝突都不要發生。所以當對方跟你意見相左、面露不悅的時候,你會選擇委曲求全、犧牲奉獻,他快樂就是我快樂。這個至少有三個效果,你避免了衝突,也失去了自我、更重要的是—— #委屈是憤怒的蓄力值 。下次最後一點委屈疊上來的時候,你可能就會進入2.,如果幾段感情都是這樣,你就會對關係失望,又回到1.,然後依然不甘⋯⋯

  1. (Dissociation):

前面這些都是還會痛的人。當你的是無法承受和逃脫的時候,你會採用「精神式」的逃脫,爸爸把你吊起來打,可是你好像感覺自己的靈魂飄出來,看到一個男人在打一個小孩。此後你習得了靈魂出竅,你會遺忘伴侶對你的辱罵,和對方聊到一半會突然下線。聽起來不會痛好像不錯,但有看過 #懼裂 的人就知道,你會逐漸不曉得自己到底是誰1——直到出現一個讓你覺得好像可以穩定下來、去相信一些什麼的人,可是你又會害怕,回到1.。

以上這是許多創傷理論會提到的,我列出剛好想到的4個。就像那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可是前幾天我去參加性創傷遊療研討會,研究兒童創傷多年的Dr. Eliana Gil說:「我們不能夠只看到傷口,也要看到孩子的復原力與韌性。」這些孩子往往是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矯正性的經驗,讓他們發現,其實愛不必然結合傷害,表達關心也可以言行如一,不用猜來猜去。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Leonard Norman Cohen 《Anthem》

期許那個在愛裡受傷的小孩,總會有一天遇到一種柔軟的愛,不用防衛,也不用討拍,是可以是安靜而持久的。

已經碎掉的部分或許帶無法拼湊起來,但那些碎片仍然可以組合出另外一種不同形式的璀璨。

*更精確的專有名詞應該是「」,這並不是指你認同爸爸打媽媽的行為,而是在無意識當中,你會默默學會用暴力來達成目的——儘管你意識層次很不想要這樣。

註腳

  1. 自我混同混淆(Identity Confusion),在情緒、、性格上缺乏一致性,也很難理解自己的感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