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去伴侶諮商的時候,洞悉了一個,我一直以來想錯的事情。
「⋯⋯聽你這樣講下來我發現,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你沒有替對方做什麼,而是你沒有給自己留下時間。我好奇的是,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治療師小鳥問我,此刻我才突然明白,當我80%的時間都是工作,不但沒有時間留給伴侶,更可憐的是,也沒有時間可以留給自己。
「誒不是啊,你不能這樣講啊,我最近除了工作之外還要忙考試,蠟燭兩頭燒⋯⋯」我嘗試辯駁,結果小鳥還是問我一樣的問題:「其實你還是沒有回答我,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可惡,竟然被看穿了!
但是當我重新停下來的思索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我都對自己太過嚴苛了,而這個嚴苛是有代價的,可能用很多的酸痛、身體疾病、拿賺來的錢再去看各式各樣的醫生,又因為需要這些醫療費,得要再去賺更多的錢,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我想要的生活是,一個星期有兩天的假期,最好是星期五和星期六,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跟大自然相處,可以畫畫、創作、寫歌(明明就還不會),有自己可以工作和獨處的空間,也有可以一起分享親密的空間。小鳥接著問我說:
「那麼,你願意為了你想要過的生活,從現在開始,做一點點什麼?」
情勢所迫,我承諾了幾個答案:每週找個時間畫畫、去散步什麼之類的,但我心裏知道,這可能又只是說說。直到我今天讀到小虎老師的故事,才當頭棒喝——媽呀,這次千萬不能只是說說,不然我可能就沒有下一次了!
10年前,小虎老師有一次瀕死的經驗。因為長期累積的壓力,四處交際應酬、這些種種的「垃圾」累積成非常高的腦壓,在顱內一次爆發,全身痛到無法動彈,他甚至看到了人生跑馬燈⋯⋯他覺得很後悔,所以跟自己說:「對不起,我把你的人生活成這樣,拜託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保證會讓你自由,真的很對不起!」
沒想到奇蹟發生了,講完這句話,頭痛就消失了1(p.39)。
人生不自由的始作俑者
看到這段故事,我內心感觸良多。原來生命當中的不自由,許多是自己給自己的,因為渴望太多、焦慮太多,為了抑制這些焦慮,產生許多成癮的行為,結果反覆讓自己在工作狂的輪迴當中,一直辛苦,卻無法停止。
我好擔心有一天,自己會面臨跟他一樣的窘境。我不希望要等到我看到自己的人生跑馬燈,才意識到,原來這麼多年以來,我是多麼糟糕的對待自己。
原來總是在活別人的期待,用其他人交辦的任務來滿足自己的自尊,表面上看起來是生產者2的日常,但實際上,我好像沒有真正的「決定」自己要過什麼日子。
「我決定,是心不累的魔法。」
小虎老師說的這句話其實也是老生常談,但是汁液型男——根據「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當你越能夠替自己做決定,你就能夠更快樂、過更有品質的生活。
可是現實很難,不屈服於現實更難,很多的日常、很多的責任需要考量,如果你已經有了家庭、有了小孩,很多事情更不可能說放就放。
「當然現實有很多需要考量,但按照你目前的生活模式,就算是眼前事情忙完了,還是會有新的東西湧進來。如果你不從這一刻起『決定』開始幫自己留下一些時間,那麼隨波逐流的浮木,最終會成為腐朽的枯木。」小鳥在治療的最後說。其實我聽了心裡面有點難過⋯⋯
不只是我,我身邊許多工作狂、努力為別人付出的人,其實很少「承諾」幫自己的生活留下一點餘裕,因為生活品質就已經很差了,關係品質當然就更差;因為已經沒有留時間給自己了,當然也沒有時間留給自己的伴侶——工作完倒了就睡,醒來之後又是一整天的工作,焚膏繼晷,最後兩腳一伸,把自己送進焚化爐。
「我不想要每天你都是累歪歪的,頭昏腦脹的時候才來跟我說話。我想要你休息的時候好好休息,跟我相處的時候好好相處。」小地瓜在我們離開會談室之前跟我說,老實說我心裡面暖暖的,原來世界上有一個人,比我自己更在乎自己的身體。
貓咪時間與奶狗時間
如果你的伴侶不像小地瓜一樣那麼在乎你的身體和心情,那麼你可以試著在這段關係當中,加入慧玲所說的「貓咪時間」——向對方提出「我現在需要一個人好好靜一靜休息」的訊息。(p.106)
在這個時間裡,你可以試著和自己獨處,放空或者是沉澱情緒,就像圖片一樣,面對著窗口,或者是窩在沙發的一個角落,等待情緒像塵埃一樣慢慢落下。等到這15分鐘或者是1小時過去之後,再來和對方分享你心裡面的感受。
Echo慧玲的「貓咪時間」,我也想提出一個「奶狗時間」——向對方提出「我現在需要躺在你的大腿上,讓你摸摸我的頭安慰我」的訊息。當然不一定要做到這樣,有可能是對方靜靜聽你說話,或者是認真的看著你的眼睛,給你一個擁抱。
「自尊是從孤獨裡面長出來的,唯有被孤立,才會跟自己對話,才會知道自己要什麼。」——小虎
稍微在小虎的話上面添加一點,我覺得自尊是在「親密」和「獨立」之間摩擦出來的(這裡沒有要開車),當你能夠覺察到自己的需求並且表達需求,在關係當中設立「貓咪時間」的界線,也願意在關係裡實踐「奶狗時間」和對方分享並且被安撫,這樣來回的轉換之間,自尊就會慢慢萌芽長大。
《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這本書從陪伴自己、陪伴伴侶、最後談到人際之間的溝通和表達,從自己出發,從我進入我們,然後更重要的是從我們再回到我,這本書輕薄短小,容易閱讀,一邊讀的時候,你會被裡面的一字一句感動,也會因為兩人之間真摯的感情,而慢慢開始相信,原來「有界限的互相依賴」是可能的,原來付出真心雖然可能會受傷,但彼此連結仍然是生活最重要的盼望。
推薦給所有渴望被愛,又害怕受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