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心理電影院 » 看《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夠換來你要的愛

看《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夠換來你要的愛

對自己的好惡誠實,別人才會看見你的價值
對自己的好惡誠實,別人才會看見你的價值

不知道小時候大家有沒有「討厭吃家人幫你準備的便當」的經驗。可能的情況有:

  • 只把好吃的吃完,不好吃的留下來。
  • 和前面相反,吃完難吃的菜,把好吃的留在最後吃。
  • 每次總是幫你帶你不喜歡吃的菜(花椰菜、青豆、菠菜⋯⋯)
  • 總是把前一天大家吃剩下的給你帶,但你不喜歡吃剩下的
  • 看到同學都可以叫外賣,或者是爸媽幫他送外面買的東西(),看看自己便當裡面醜醜的菜,覺得羨慕
  • 和前面一種相反,每次家人都快要中午的時候才匆匆忙忙汗流浹拿一個塑膠袋裝著巷口買的陽春麵,到校門口交給你。可是你想要像同學一樣,吃家人做的便當。

如果你以前有類似的經驗,無論是羨慕同學的中餐,還是直接賭氣把便當整個原封不動帶回家去福利社買麵包吃,那麼其實你就有「抗拒」的經驗了。

(圖/《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劇照)

 

,其實就是愛的連結

我曾經在粉絲團做了一個小調查,問大家有沒有討厭吃的食物或者是吃飯的時候的怪癖,收到了將近1000則的回應,有的人吃皮蛋豆腐一定要攪碎,有的人攪碎了就不吃;有的人不吃整顆的芋頭,但是加在刨冰裡面就可以接受;有的人不吃煮熟的青菜,但是可以吃生菜沙拉⋯⋯不過許多人都有一個類似的經驗:要把好吃的留在最後吃。

奇怪了,不過只是個食物,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複雜的情緒呢?食物其實是從我們家人身上獲得滋養和照顧,不論他是餵養你食物、還是親自餵養你他身上的奶水,從這一個觀點來看,或許食物還隱含這一種隱喻——給予愛,與接受愛的隱喻。換句話說,當你為一個人準備便當的時候,程度上也在「傳遞你對他的愛」;而當你吃下對方的便當,也代表你「接受他的愛」。

《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講的就是這麼樣一個故事。(無雷)本來我對便當什麼的電影興趣缺缺,試片邀約的時候我還在想,天啊這部片在日本怎麼能夠賣得那麼好?意興闌珊,可是女朋友很想去,所以我們兩個就一起去了。後來終於懂了,因為她常常幫我做,對她來說食物是傳達愛的一種方式,所以她也想看看別人是怎麼用便當來表達愛的;另一方面,為什麼這個片子的日本會賣呢?或許我們同樣都是偏向的民族,當我愛你說不出來的時候,就只能夠用文字或者是便當來表達。想一想,過去你有沒有曾經跟家人吵架的經驗?你們並沒有用語言上面的講開或和好,而是他在桌上放一碗稀飯或者是熱熱的麵⋯⋯然後你就原諒他了?發現了嗎,食物是我們傳遞愛的方式。

(圖/《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劇照)

 

愛裡面的接受與拒絕

不過既然是傳達愛,就有「會被拒絕」的可能;而給予的人,有可能「把愛抽離」。列舉幾個例子與隱喻如下:

給愛的人(做便當者) 可能的隱喻(揀選你覺得適合的解釋)
在孩子抱怨不喜歡吃便當的某種菜之後,那就不幫孩子準備便當了,給他錢要他自己想辦法 如果再搭配「你再吵就把你丟掉」之類的話,可能看起來是氣話,但對孩子來說很可能會形成互相賭氣、或者是讓孩子有「被拋棄、愛有一天會抽走」的焦慮
非常用心地準備便當,三番兩次地叮嚀對方「一定要吃完不可剩下」 過度的要求或控制,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事。這個要求可能是出自於愛或者是出自於「小時候自己沒有被好好照顧的匱乏」
太忙碌沒有時間準備便當,所以直接給零用錢請孩子去吃外面 只注重自己的生活、或者是認為賺錢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更重要,但卻忽視孩子的營養或照顧。當然,也有那種跟孩子「共謀」一起做這個決定的家長
每天中午親自送飯 過度或保護,對於叛逆期的孩子來說,可能很想要獨立做自己,甚至覺得到校門口去拿爸媽的便當是很丟臉的事情

 

 

當然,吃便當的那個人,很可能會用各種方式「反應」,例如:

接受愛的人(吃便當者) 可能的隱喻(篩選你覺得適合的解釋)
勉強把便當吃完,但其實都是不喜歡吃的東西,卻因為體諒家人或者是害怕被罵所以從來沒有跟家人反應 如果你小時候是這樣的人,可能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你再生活或工作上有些時候會自我要求比較高、透過逼死自己來成全別人。會把其他人的需求擺在前面,然後自己放在最後
原封不動地把整顆便當帶回家,一口都沒吃 可能是一種抗拒愛的表現,或者是表達對於「家人照顧你的方式」的抗議。如果家人沒有聽見,或者是持續幫你用同樣的方式準備便當,你可能會用更「激烈」的方式抗議
看到同學去較外賣,也很渴望吃吃看外面的東西,可是卻不被家人允許 顯示出想要獨立自主、有自由,可以自己決定的一種渴望。不過這樣的一種自由的需求,在家裡卻被當成是反骨、不乖、不順從等等
只吃自己喜歡的菜,不喜歡的就留下來、或是倒廚餘。進階一點的,會跟家人討論希望可以吃什麼或不吃什麼菜 可以明確表達自己喜歡或者是不喜歡,能夠允許自己照著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過日子。如果你是這樣的人,也可以思考自己在感情裡面也有辦法同樣自由地表達你的喜歡或不喜歡嗎?

當然,上面只是各種情形的一部分,還有各種的變形礙於篇幅無法全部列上去,況且每一種對於便當的反應,也不一定會完全對應到右邊的隱喻,每個人的狀況都有很大的落差。但重點並不是把所有的情形寫上來,而是邀請你一起去思考一件事情:你對於「給予愛」或者是「接受愛」,和你吃「家人替你準備的便當」之間,有沒有什麼一樣或者是不一樣的地方?

當你不喜歡的時候,會說嗎?

《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這部片,談的就是這個給予愛和接受愛,以及中間溝通的過程。但如同標題所說,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夠換來你所想要的那種回報,有時候你付出愛的方式並不是對方喜歡的方式,那麼你不論多麼努力,也只是會被討厭而已。

反過來講,當對方用不恰當的方式給你愛的時候,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賭氣不接受、或者是把他的愛勉強「吞」下去、而缺乏,那麼這份愛不但沒有在兩人之間彼此傳遞,長久以後,一定會有一方感到疲累,另外一方也覺得不被懂。

 

 

(以下有雷)

 

我剛看完這部片的時候,本來有種感覺是「什麼嘛,最後媽媽還是靠不嫐的做便當征服了自己的女兒,還是用自己的方式勉強給女兒她不想要的愛呀!」看起來好像是母親依然希望跟女兒維持一種連結,兩個人之間的臍帶並沒有剪斷;但走出戲院之後突然懂了一件事情——就是母親在讓女兒去東京都發展工作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心把臍帶給剪斷了。她知道,雖然身為單親家庭和女兒相依為命,但女兒有她自己的人生,不該被困在這個小島上繼續被她的「便當」被綁著。

(圖/《今天也要用便當出擊》劇照)

 

這部片雖然在談的是母女之間的關係,但在感情當中也是一樣的。

  • 當對方用他「想要」的方式來愛你,可是這個方式卻不是你想要的時候,你會開口跟他說嗎?你擔心跟害怕的是什麼(可以回想一下你小時候吃便當的情景,如果你拒絕吃的話會發生什麼事)
  • 相對的,當你用「你以為對他好的方式」來對待他的時候,他卻沒有接受(例如不收你的禮物、不接受你的愛、拒絕你給他的東西)你內心的感受又是什麼呢?你的家人曾經也講過「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之類的話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便當就不只是便當,愛也不只是愛,而是一種給予跟接受的互動歷程。

我經常想著,別人怎麼樣才會喜歡我們,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久而久之,我們就會忘記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如果你也是那種委曲求全、或者是強迫用自己的方式給別人愛的人(或者是當對方沒有接受自己的愛就會用某種方式來「報復」的人),下次在「準備給愛」或吃東西的時候,多多留心自己的感受,或許在那一刻,你會發現從來沒有看見的自我。


本文同步刊登於姊妹淘專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