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心理電影院 » 解析《分手快樂》:其實遺忘,是為了記得

解析《分手快樂》:其實遺忘,是為了記得

如果可以無痛分手,你願意嗎?

這就是原創音樂劇《分手快樂》裡面的設定,只要在大腦裡面安裝一個程式,關於的種種悲傷快樂的事,都會一概無感,雖然記得他,但是對於他所作所為都不會再有被勾動的感覺。繼續往下閱讀之前,請先回答看看個問題:「如果有一顆吃下去就會把所有的都遺忘的解藥,包含有關他所有的感覺,你真的會想要這麼做嗎?」

你可以先在心中寫下一個答案,再看看自己的答案有沒有因為看完這篇文章而有所不同。

(以下內容包含部分劇情,但劇情不是主要的討論點,也沒有暴露結局,所以有可能會去看的夥伴,也可以安心觀看。如果還是有一些在意的朋友,可以保留到劇場裡面欣賞之後再回來看分析喔!)

越想忘記,越忘不記

這篇文章會用盡量減少觸及太多劇情的部分,討論一個問題:到底該怎麼放下一個人?

故事描述阿俊和朋友阿寬合開了一個分手快樂事務所,阿俊自己也有前女友Helen的議題,不過卻採用了他們自己開發的程式走出這段難以放下的傷痛,甚至連Helen出現變成他們的客戶時,他都差點認不出來,愣在那裡⋯⋯。當然Helen也有她的狀況,她發現她對愛情沒感覺了,換句話說她並不是和任何一個人分手之後對某人沒感覺了,而是她和「愛情」分手了,她再也找不回戀愛的那種感覺了。

故事的設定是,每一個來的客戶必須跟阿俊和阿寬兩個人描述他們在這段關係當中的核心記憶,可能是最開心或者是最悲傷的記憶,一定要刻骨銘心,這樣系統才能夠抓到他整個人的「記憶藍圖」,然後進行消除。看到這裡我有一個很感覺,其實這個過程有一點和心理治療類似。

「真正的放下,是不介意再被提起。」

我曾在一本書上面看到這句話 1,覺得非常有道理,如果每一次提到他的時候你都還覺得心裡面卡卡的、很想要逃避跟他有關的事情,事實上你在做的是所謂的「逃避性反應」 2,比方說不敢去曾經和他有過回憶的地方、不敢談到與他有關的事,常生活會故意饒過他住處等等。當你在逃避件事情的時候,其實你在逃避之前已經做了一個動作叫做「提取記憶」,那你做這件事情會讓你更難放下對方。

最有名的就是所謂的白熊實驗,研究者邀請大家等一下在實驗過程當中「千萬絕對不要想起一隻白色的熊」,大家反而想到了白熊 3。為什麼呢?因為當你跟自己說「我絕對不要想到跟他有關的事情」這句話的時候,你已經「想到跟他有關的事情」了,這就是江湖上盛傳的「矛盾的壓抑效應」(Paradoxical effects of thought suppression)。換句話說,如果你用否定句,反而沒有辦法壓抑你的。真的要用的話,還不如跟自己說「我們來想紫色大象吧!」或「狠狠地想白熊吧!」。

其實,就算不靠《分手快樂》裡面的方式來淡化前任給你的痛苦,你也不一定要要求自己完全面對這個議題,還是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事實上,劇情裡面一開始的確是用消除痛苦的「無痛」設定,但結局卻會讓你意想不到)。

再見,初戀情人的側臉

在談談要如何放下之前,我想先講一個我多年前做的研究「舊情人照片」 4。我們當時問了受試者,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會選擇把以前舊情人的照片刪除或丟掉嗎?(那時還是無名小站的年代)結果我們得到了下面這樣的答案:

那麼,如果是歷屆情人的照片呢?39%(71位)每任舊情人的照片都留下來,11%(20位)的每任的照片都丟掉或燒掉,一半左右則回答不一定(有三位勾選其他,不列入統計)。

看起來有蠻多人都會選擇保留舊情人的照片,然後我們當然有收集這些保留的人他們「為什麼不刪除或丟掉」,再根據他們的回應進行初步的字詞分析,結果發現,留下來的理由當中,下面的字詞頻率最常出現:曾經、過去、回憶、美好。

等等,明明是難過的事情,為什麼還會有美好的回憶呢?如果你有看過《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 5,你大概會理解一件重要的事情:所有的情緒都是連結在一起的。那些讓你感到哀傷的事情,回想到後來,又會有一些美好的部分出現;那些曾經讓你恨透的的人,也曾經在你生命當中的某一刻,扮演你的完整——對於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地方,我們無法只留下正面的部分,而單純的把悲傷的痛苦的部分刪除。事實上,我們發現,不論你有沒有保留這個照片,你的生活滿意度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也就是,重要的是你心裡還有沒有留下有關他的回憶。

 

舊照片的雙面效應

當時我的心理師朋友叮噹貓講了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6

「你知道嗎,我們翻看舊照片、沉浸過往回憶、反覆讀以前的訊息、甚至偷看對方臉書的時候,雖然難過、氣憤、懊悔、不值得的心情接連湧現,但也滿足了我們心裡面的一部分需求。他已經不在了,可是我們還無法接受。於是我們利用過去美好的回憶和未來未竟的可能性創造出,一個不存在的情人,那是一種舊情人與想像的組合。於是你一邊讀著以前的簡訊、看著當初親吻的甜蜜照片落淚,雖然傷心難耐,但也重溫了過去的那些美好時光;也常常一邊看著、一邊想像著『如果的事』:

……如果我們沒有分開,還可以像以前一樣到巷口的豆花店吃冰,然後吃飽就摸著肚皮在床上翻滾。我還可以彈烏克麗麗給他聽、他一定會說我亂彈一通,然後把琴搶過去彈……

可是,現在我連他在哪裡都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開始跟別人約會了……就像是吸毒一樣,每次翻看都知道自己的想像與耽溺的故事,結尾一定是受傷、難過,但是卻無法停止,因為想像還和對方在一起本身就帶來快樂、的感覺。」

事實上,照片和記憶是分開的兩件事。就像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所說的:

「信只不過是紙而已。 即使燒掉了會留在心裡的還是會留下, 信就算保留著,不會留在心裡的也就不會留了。」

看完這部音樂劇的人應該會對這段話會有一些『感覺』,至於是什麼感覺我就不暴雷了。

走出悲傷,找回自己

問題是,若從他離開到今天這段時間,你都過得非常痛苦,持續反芻(rumination) 7,真的好想要解除這個痛苦,那該怎麼辦呢?下面提供三個觀點,或許能夠陪你走過這段難捱的時光:

用別的人或事情分心:你不需要強迫自己一定要去想、一定要去面對,你只要在「當你想要面對時候的面對」就好了。因為其實最痛苦的是兩個矛盾的聲音互相打架 8,不如順著自己現在想要做的事、順著內心真正這個感覺,反而會讓你比較自在。有些人會選擇用下一段關係無縫接軌上一段關係,來治療受傷的心情(老實說這部音樂劇裡面也有類似的味道)。

研究顯示趕快找新對象也沒有不好(尤其是對於的人來說),反而還會有比較好的身心狀態 9。把自己的心力投入在工作上面也可以,但不要為了遺忘對方,就用工作把自己塞滿,每天留一些時間給自己,這個自己的時光,會給你一些悲傷,但也會給你一些力量——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可以靠自己慢慢走出來的、原來自己也是可以承受得住悲傷的。

  • 想哭就哭吧!壓抑感覺只會變成「被褫奪的悲傷」(悲傷剝奪) 10,隨著時間反而讓自己的情緒更難以控制,後來,你可能會不知不覺的掉眼淚或者是變得過度麻木 11(就如同劇情裡面的Helen),你對好多事情都失去感覺、也失去了追求的動力,心好像空空的,每天過著沒有不好,但是也沒有好的日子。

「你在玫瑰花身上花的時間,讓他顯得如此重要。」聖修伯里在《小王子》裡面說。

  • 既然是一個曾經佔據你生命很重要份量的人,又為什麼不允許自己為他掉眼淚呢?你可能會覺得,你已經難過太久了,朋友都說已經這麼久了怎麼還走不出來,讓你更顯得罪惡。但面對感情,有誰比你更有資格去決定你要難過多久呢?

  • 先提取記憶,再好好把這個記憶完形。這是一個比較困難的方法,但倘若你願意開始面對看看這個問題,或許是一個開始。根據完形心理治療的理論,當你對一件事情有複雜的情緒的時候,重要的並不是一直逃避它,而是讓自己的感受和經驗走完整個情緒的循環。例如,不要壓抑自己哭泣,好好的安排一個晚上去感受那個悲傷的情緒,你可以給自己一段時間,比方說限時一個小時之類的,在這一個小時當中就盡情地發洩你的情緒。當你願意讓這些記憶和悲傷走完全部的歷程,就像劇中「要先提取核心記憶,才能夠淡化記憶引發的情緒」設定一樣。正因為你真的認真好好痛哭跟想過了,這個情緒才能如被超生的鬼魂,不再陰魂不散。

整體來說,這部音樂劇雖然看似搞笑,而且設定又非常超現實,可是如果你認真從頭看到尾,你就會發現一些「與你原先設想不太一樣的東西」。有時候,我們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想要遺忘,但「記得」才是內心真正的;有時候我們想要逃離悲傷,但當你真正走進悲傷,你會發現,那個悲傷也會給你力量。

分手不一定能夠快樂,但每一次的分手,都是一場與自己相遇的練習,練習在那些倉皇、美好、憎恨、溫暖的回憶裡,找尋彼此成長的足跡。

(本劇還沒有演出,故本文根據其原創劇本書寫而成。)

展出資訊

  • 《分手快樂》原創音樂劇

  • 演出日期:2020/3/7 – 3/22

  • 演出地點:台北 水源劇場

  • 購票頁面:http://bit.ly/345sG0u

註腳

  1. John W. James, Russell Friedman(2016)一個人的療癒:真正的放下,是你不介意再度提起(The Grief Recovery Handbook)(林錦慧譯)。台灣,台北:大是文化。
  2. 【為你點歌】面對分手的心理學:告別彼此傷害,把自己認領回來
  3. Wegner, D. M., Schneider, D. J., Carter, S. R., & White, T. L. (1987). Paradoxical effects of thought sup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3(1), 5.
  4. 再見,初戀的側臉:你會保留舊情人的照片嗎?
  5. 核心記憶、遺忘與似曾相似——腦筋急轉彎:用心理學說故事與知識1)記憶篇2)情緒篇
  6. 在七夕之後:不存在的情人
  7. 認真好好悲傷的確不錯,如果讓自己陷入不斷思考的那種反芻,會有更大的痛苦事實上,焦慮的人在分手之後的那種失落感,反而有助於分手之後的成長。Marshall, T. C., Bejanyan, K., & Ferenczi, N. (2013). Attachment styles and personal growth following romantic breakup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distress, rumination, and tendency to rebound. PloS one, 8(9), e75161(下面這張圖節錄自本論文當中的圖一)

  8. 盧怡任、劉淑慧(2013)。受苦經驗之存在現象學研究:兼論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視野。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7),177-207。
  9. Spielmann, S. S., Macdonald, G., & Wilson, A. E. (2009). On the rebound: Focusing on someone new helps anxiously attached individuals let go of ex-partner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5(10), 1382-1394.
  10. 李琇婷、呂旭亞(2011)。悲傷剝奪概念簡介-談諮商師的悲傷剝奪經驗。諮商與輔導,(310),43-50+42。doi:10.29837/CG.201110.0014
  11. 胡展誥(2017)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台灣,台北:寶瓶文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