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愛情心理學 » 當愛,走偏的時刻

當愛,走偏的時刻

「她說我變了。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溫柔體貼了。她說以前我都會接她去上班,幫她買早餐、叫她起床,晚上哄她睡覺,可是現在都不會了。我聽了很難過,那一陣子公司事情忙,我也希望多抽一點時間陪她,因為我知道她是一個很需要的人。可是我覺得自己像一支快被燃燒殆盡的蠟燭,我已經無力了。」她說,在這段不被看好的關係中一直扮演男生的角色的她,卻一路走得好辛苦。

「……後來有一陣子她抱怨變少了,我工作也順利多了。本來很開心,因為我們已經長達兩週沒有。我在下班途中,買了她最喜歡的塔吉特千層蛋糕回去。但當我經過巷口,我卻看見像是她的身影,坐在另一個男生的車子裡,和我背道而馳地駛去。回到家,她的東西都搬空了,後來,甚至連電話都不通了……」

「她們」的關係真的比較難維繫嗎?其實不然,過去婚姻關係研究大師John Gottman曾進行一項研究,他邀請了40對平均年齡三十歲的同性情侶(其中有他他,也有她他),用攝影機記錄他們的「每天」與「」中的互動狀況,發現預測同性親密關係幸福與否的因子,的和異性戀的幾乎是大同小異──在溝通與衝突時,表現出越多、逃避、鄙視的人,比較不滿意他們的關係,在12年的追蹤研究中更容易分手1

事實上,拉子之間的感情,更像是已婚的夫妻,如果在這段關係中相似、越高、信任與愛的投入程度越高、衝突頻率越少,也越高,也比較能抵抗「」的侵襲2

Gottman的研究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其實他說明了一件常常被我們忽略的事情,那就是「平時」和「戰時」同等重要。過去許多、婚姻研究都一致地發現,一段穩健的關係通常奠基在兩件事情上:衝突時的處理技巧,與平時的親密幸福3

尋覓親密的人

「我一開始很生氣,她曾說她是異性戀戰爭下的犧牲品,我那時好心疼她、好為她抱屈,我希望把我能做的都給她……結果,最後她還是走回了她原先的路,那些她曾經說討厭的、害怕的、不願再對的臭男人,卻成了我情感上的敵人……,我不甘心,也很不懂,當初口口聲聲說我比每個他都好,現在她又跟別人跑了……不過,後來我才發現,她只是一個在人海中尋覓親密的人,就像一艘孤船,在哪裡累了,就往哪裡靠岸。但只要熱戀期一過,她又會抱怨對方改變了,另尋港口。」

於是她最終沒有找到她要的那種「永遠不變」的戀愛。為什麼呢?因為關係本來就是變動的。或許很多人都跟妳說,在一段一段的分手後,妳可以變得更成熟,但這句話,「並不是事實」。

真正的情況是,談過越多次戀愛的人並沒有比較滿意自己當前的戀愛關係4。因為每一段關係都有必須面臨的課題,沒有在過去的戀愛中成長些什麼、學到些什麼,只會蹉跎在一段又一段短暫的關係中,尋求無止盡的溫柔,卻傷害了曾經很愛自己的人。換句話說,如果妳發現自己在某個部分曾經受了傷,表示妳還需要更多的能量、更多的學習,因為下一段關係,同樣會在這個點來考驗妳。

在關係中成長

那麼,要怎麼在一段關係中逐漸成長呢?首先妳要「相信」,親密是會隨著時間而波動的,在這段相處的過程裡,兩個人都會互相影響,而變得與剛開始不同;相信這段關係可以經由培養、練習、經營變得比原先更好的人,比起其他「宿命論」的情侶,更能抵擋每次衝突的震盪5

一般來說,越滿意這段關係的人,越能感覺到自己是這段關係中的「一份子」,對彼此也有較正向的看法6。當他不再把這段關係放在優先考量、不再積極想經營兩人之間的感情,而是把自己的新鮮與愉悅放在第一順位時,單方面的努力、哀求、獻殷勤,只會讓她走得更快而已。所以,當對方說妳變了,並不一定代表妳變糟了,而是代表妳跟他前進的方向不同了。

妳還相信一切還有轉圜的餘地,但她不相信;妳還願意為這段關係付出、妳還想彌補,但他已經不想了,在信念、認知、行為上都互相迥異的兩人,如何能回到一開始給彼此承諾的永恆?

「她再回來找我的時候,我很猶豫。我擔心這次會不會又像先前一樣,親暱幾個月,她又感覺無聊了,我知道他是很喜歡新鮮感的。上次的傷口還沒痊癒,我怕自己,無法再承受一次同樣大的打擊。」她說,胸口的銀項鍊在咖啡廳的燈光下閃閃發亮。

戀愛這條路走久了,很多當初讓彼此墜入愛河的美好因子都隨著時間消逝了,畢竟我們不是童話裡的人物,可以天天談戀愛、唱唱歌、牽牽手、不工作,所以剛認識他第一天晚上,妳可能會和他聊到天亮,第一次出去玩,可能臨別前還依依不捨,第一次一起用餐,他可能會選氣氛好、浪漫與價錢一樣高的餐廳,他會哄妳睡覺,叫妳起床,幫妳送便當,但是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我們需要討生活,所以工作、瑣事、情緒堆疊起來,很容易覺得親密減少了、衝突增加了、對方不再像一開始一般愛我了──但這也不是事實。

真正的原因是,在他的世界裡,妳變成一個可以信賴、感到安全的個體。所以他「敢」在妳面前呈現最不堪的一面,因為他相信,儘管是這樣妳也不會離他而去。妳可能會開始抱怨他都對別人比較好,他都在乎別人的看法,覺得他眼中都沒有妳,妳覺得委屈、不解於是爭執頻頻,最後把關係弄僵了。

兩個關鍵的時光

不過,這並不代表妳該忍受他逐漸的冷漠,反而應該換個角度想:既然改變是必然的,那麼怎樣才能讓分開不會隨著改變而來?如何和對方在關係中一起成長,而不是走向不同方向?

針對這個問題,婚姻治療大師Markman的觀點7和先前提到的Gottman研究不謀而合,他指出一段關係之所以能長久維繫,是因為他們懂得分配兩個時間:議題溝通時間和身心親密時間8

妳可以簡單檢視一下,最近妳們見面都聊一些什麼?聊工作、朋友、時事、學校課業、北韓導彈、日本釣島、還是媽媽嘴咖啡?這些「瑣事性溝通」都是一般朋友間可以閒聊的話題,也是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件,但它無助於這段關係的延續,只是交換彼此生活的資訊而已。

真正重要的時間是「議題溝通時間」。很多情侶的情況是,明明知道彼此的感情有很多暗礁,卻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持續講一些言不及義的話語,假裝沒時間去討論自己真正關心的議題,例如彼此的關係進展到哪裡?是否有很在意的細節沒有說?曾經吃哪一個人的醋?這些埋藏的議題並不會眼不見為淨,而是會越逃避越鮮明,鮮明到有一天橫在兩人之間,變成「不得不解決」的問題9

通常事情發展到有問題要被「解決」時,就表示過去這段時間他們不曾好好地「了解」彼此的感受。Markman建議依週至少要有一個可以坐下來,好好溝通的時間,聽聽彼此的感覺,這週內對這段關係的期待與,那麼就可以在問題還很小的時候,給彼此足夠的關心與照料。

我最喜歡用的比喻是跳樓梯,對關係的不滿是會像階梯一樣不斷堆疊升高的,如果兩人每週都有「議題溝通時間」,就可以像是從一、兩階的高度跳下來,雖然會有點痛,但不至於讓彼此身受重傷;相反的如果一直躲避不理,最後才一次「處理」,從高處墜落的傷口可能不是兩人目前承擔得起的,關係更有可能因此而崩離。唯有一週一次認真面對兩人之間的困境,每次化解一些、改變一些、為彼此犧牲一些,才可以讓兩個人走得更近一些。

另外一個時間是「身心親密時間」,Markman認為這是讓兩個人可以好好「享受」的一段戀愛的時間,也是當初讓彼此墜入愛河的主要原因。

妳有多久沒有好好看對方的眼睛一分鐘以上了?有多久沒有真誠地對他說一句我愛妳?又有哪一次是誠實地想念他,不帶任何委託或目的?當對方漸漸變成自己生命中的一分子,我們常常就會忘記要和他「培養感情」。如果每次的電話都是事務性的約吃飯、吐苦水,這樣就算是再多的愛都會被消磨得不再。


走偏的愛戀

「老實說,我們的關係最後都是在爭吵中度過。每次都吵到彼此都累了,才悻悻然地睡去。結果,在乎的事情都沒有解決,假日的時候若無其事地出去玩,彼此心裡卻都還是有疙瘩。」她一邊說,一邊把玩鎖骨上的綴飾。
Markman建議妳可以每天空出一點時間向對方表達愛意,就算是10~15分鐘都可以,不論是電話裡面溫柔的話語、擁抱、身體接觸、或是見面時深情的對望,這些都被證實是可以增進彼此關係的好方法10

很簡單吧?但我們常常忘記。

常見的情況是,我們拿睡前精神最糟糕的時候去吵架,然後把真正有品質、精神好的時間燃燒在約會,心裡卻還惦記著許多誤會。

最後妳會發現,這段愛之所以走偏,並不完全是因為哪個人出現、哪次醋吃得太過、哪次爭執沒有被解決,而是因為妳用錯了時間。

比較好的作法,是當對方在妳好累的時候,提出關於妳們重要的問題時,跟他一起訂一個「明確」的時間點(例如星期六下午1:30),在那時間裡好好的談,然後保留睡前最累、也最需要呵護的時候,給彼此多一些親密與溫暖──畢竟,在暫離人間6-8小時的前一刻,他希望聽到的是妳的聲音,而不是無解的爭執<3>。

當妳辜負了時間,原先屬於彼此共同擁有的,就會被一點一滴地錯開。可是當親密與溝通的時間都被安置妥當,那些你們曾經錯過的,也會一點一滴地拚湊回來。如果你能將這兩個時間踩穩,幾週後一定可以從中找到一些信心與力量,並且在這股力量上,逐步察覺彼此前進的方向,正一點一滴地匯聚在同一個遠方。


註解

<3>最近我有在收集「哄睡歌單」,也歡迎妳也一起來玩!
<4>本文同步發表在womany.net
<5>文中的統計數字與性別差異,均只描述平均值。尚須注意個別差異。
<6>為顧及隱私與行文順暢顧,文中所有個案與章首末故事均已經當事人同意改編重新繕寫並經模糊化處理,無可供指認之虞。

註腳

  1. Gottman, J.M., et al., Correlates of gay and lesbian couples’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2003. 45(1): p. 23-43.
  2. 謝文宜, 蕭英玲, and 曾秀雲, 台灣同志伴侶與夫妻關係品質之比較研究. 輔導與諮商學報, 2009. 31(2): p. 1-21.
  3. Panayiotou, G., Love, commitment, and response to conflict among Cypriot dating couples: Two models, one relation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5. 40(2): p. 108-117.
  4. 秦穗玟 and 黃馨慧, 青少年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縣市高中職學生為例. 應用心理研究, 2011: p. 219-251.
  5. Knee, C.R., H. Patrick, and C. Lonsbary,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Orientations toward evaluation and cul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003. 7(1): p. 41-55.
  6. Acitelli, L.K., S. Rogers, and C.R. Knee, The Role of Identity in the Link between Relationship Thinking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9. 16(5): p. 591-618.
  7. 原文為非正式的對話、衝突式的對話、與友誼式的對話,分別對應到「瑣事性溝通」、「議題溝通時間」與「身心親密時間」。
  8. Markman, H.J., S.M. Stanley, and S.L. Blumberg, 捍衛婚姻,從溝通開始. 2004, Taiwan: 財團法人愛家文化.
  9. 請參閱這篇文章:為什麼不告訴我?愛情裡的禁忌、欺瞞與逃避
  10. Epstein, R., Fall in Love and Stay That Way, in Science American Mind2010, Division of Nature America.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