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小王子,你會選擇玫瑰還是狐狸?
小王子是我人生收到的第一本書,小學,在我演講沒有得名的時候,一個很關心我的老師送我的。
他其實不知道那個時候的我在學校過得很辛苦,他可能也不知道我表面上看起來雖然很愛搞笑,可是內心卻很孤獨。
小王子是我人生收到的第一本書,小學,在我演講沒有得名的時候,一個很關心我的老師送我的。
他其實不知道那個時候的我在學校過得很辛苦,他可能也不知道我表面上看起來雖然很愛搞笑,可是內心卻很孤獨。
各位親愛的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這不是拜票,這是要跟大家推薦一本非常非常非常(因為
重磅推薦《依戀效應》:一本你值得買來閱讀多次、好好收藏的參考書 繼續閱讀 »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可能就不會跟他表白了,現在這樣,連朋友都很難當……」他說,把眼睛輕輕地閉起來,隱約聽得到蟬在叫。「藏著不說,然後一直當朋友下去嗎?」我問他。「是阿,這樣至少還可以陪在他身邊。」
七夕情人節剛過不久,我曾經掐指一算,如果把整年內情人們可以巧立名目(?)慶祝共度的節日一起算進去的話,我們一年至少要過八個「情人系」的節日。夭壽骨!一年也才不過十二個月,為什麼我們非得過這麼多次的情人節?這時突然腦袋想起以前我老闆曾說過像這樣的話:「越是難達成的事情,我們越是常掛嘴邊祝福。」
依戀型態與愛情關係──個體從嬰兒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週期都有情感上的依戀對象(Bowlby,1958,1979;引自郭靜晃,1994)。未成年兒童的依戀對象是父母,然後轉為同儕、朋友,以及親密關係中的伴侶,因此,嬰兒其形成的依戀品質與型態,與日後種種關係有著牽連,故Hazan 和Shaver(1987)加以推論假設愛情亦是一種依戀型式,愛情關係中的雙方有義務相互滿足對方的需要,就像嬰孩學會信賴照顧者,相信其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一樣,每個成年伙伴也學會信賴對方、預見與滿足他(她)需求的能力,並形成相互依賴與情感支持的依戀型態。而不同的依戀型態會影響個體對愛情關係的感受與行為,就像不同特質的嬰兒對母親的依戀行為有所差異一樣。
親密關係與依戀二(Attachment Theory)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