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間隔著的不是距離
他將行李箱打開,把他的衣服、襯衫、領帶、長褲、襪子、殘餘幾本大學時用的書、剛付梓的論文、以及在網拍上買的馬卡龍綠色對嘴唇杯一一收進去。每年寒暑往返美國台灣,這樣的動作對他來說再熟悉也不過了。只是這次他離開這間房子,要到一個更遠的地方,一個我怎麼也到不了的地方。
他將行李箱打開,把他的衣服、襯衫、領帶、長褲、襪子、殘餘幾本大學時用的書、剛付梓的論文、以及在網拍上買的馬卡龍綠色對嘴唇杯一一收進去。每年寒暑往返美國台灣,這樣的動作對他來說再熟悉也不過了。只是這次他離開這間房子,要到一個更遠的地方,一個我怎麼也到不了的地方。
我們除了比較會引用文獻之外,到底比一般凡人多懂了些什麼?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好的理論來說明什麼是愛情,又有什麼影響愛情最多?畢竟就連提出愛情三因論紅極一時的Sternberg,晚年時也承認,愛情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複雜,另外寫了一本「愛情是個故事」(Love is a story),重新解構與詮釋愛情。在讀了Brehm (1985)的「親密關係」(intimate relationship)之後,這個問題似乎有比較明朗的答案。
「我已經不相信愛情了。」幾次傷人與受傷之後,我悠悠地說。「就相信我一次嘛!你是要一個人繼續孤單地逃避,還是跟我兩個人一起想辦法?」一開始時,我承認我是被她這句話打動,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給我們兩人一個機會,也因為這句話,我們從不敢觸碰到默默牽手。
不同的研究者定義愛情時亦強調不同的愛情特徵,Heider(1958)認為愛是強烈的喜歡,意謂著「喜歡」與「愛情」之間只有量而無質的差別(李美枝,1996)。但Rubin 並不認為愛和喜歡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認為那是關係本質上的差異,他指出愛包括了三個重要成分:關懷(Caring)、依戀(Attachment)和信任(Trust)。
親密關係與依戀一(Lee&Sternberg)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