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焦慮:慢慢走出武漢肺炎(新冠病毒)恐慌的三個方法
最近武漢肺炎(2019-nCoV 冠狀病毒)的新聞沸沸揚揚,不少人聞之色變、開始囤積口罩、四處散播各種謠言,真真假假,讓人看了內心惶惶。(下系列圖為榮總石牌路一… Read More »病毒式焦慮:慢慢走出武漢肺炎(新冠病毒)恐慌的三個方法
最近武漢肺炎(2019-nCoV 冠狀病毒)的新聞沸沸揚揚,不少人聞之色變、開始囤積口罩、四處散播各種謠言,真真假假,讓人看了內心惶惶。(下系列圖為榮總石牌路一… Read More »病毒式焦慮:慢慢走出武漢肺炎(新冠病毒)恐慌的三個方法
昨天上正念了工作坊,第一次體驗到我身體有這麼多部位都在疼痛和酸痛。老師說每一天的一個小覺察而且要持續覺察才有可能帶來改變,問題是要怎麼做到這件事情呢? 只要你願… Read More »一雙鞋,改變你對自己年齡的感覺
這個禮拜很特別,有機會可以跟兩個督導討論,然後看見我的治療當中一直忽略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看見個案的逃避,以及個案的優勢力量。 督導F:不要讓個案輕易逃走 我… Read More »20191024督導筆記 |看見個案的逃避與優勢
你是這樣的人嗎? 「明明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內心卻總是感到空虛。」 別人都說你是多愁善感、想很多的人,也有人(比較委婉地)說你心思細膩、善解人意,但你多麼不想… Read More »讀《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用你的方式,和空虛共處
最近在上榮格,所以開始看過去的一些童話、神話、還有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故事,結果找到了這個!(千奇百怪的世界~藏著太多地奧妙~)
關於這個《新十二生肖》,我以前看都覺得很蠢,貝瑪好不容易收集了12個生肖,沒想到全部被魔王打死了,然後最後她用哪一招「大日如來佛光普照」 就直接幹掉魔王。
那為什麼不早用這一招呢?
其實如果把整個故事看成是一個「大夢」,或許裡面的每一個生肖角色、都代表一個人內在的不同面向,膽小奸詐的自己(耗子)、固執忠心一個極致的啞巴(狗)、驕傲不可一世的龍種等等⋯⋯,甚至連貝瑪都有可能是內在的一種力量(我猜應該是self),她試著讓不同面向的自己可以整合團結起來 — — 其中當然也包含了代表邪惡的蛇姬和魔王。
有一句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的話叫做 「魔王,你贏了!」
現在想想或許有別的意思 — — 當你承認內心黑暗面的存在,並且不再抵抗的時候,這樣的一種允許、反而能夠換來一種自在和坦然,光明的一面就會慢慢長出來,如來就會出現了(無限腦補中XD)。
我記得巴哈上流傳一個結局的詮釋很厲害(這裡),意思是說這些生肖們就像是祭品一樣,全部獻祭出來之後,才能召喚如來佛祖(所以一切都是貝瑪的陰謀啦!)
不過,如果從神話或者是煉金術分析的角度來看,我的想法是,所有的角色都死了(就連貝瑪自己也跳下去洞裏了),卻也因為這樣的死亡,最後才能重生。
寫著寫著突然想到,今天我的心理師跟我討論到改變的困難。圖案裡面的黑色小人是我目前的狀態,還在抗拒改變中。如果要往前進,得突破舊有僵化的狀態,會失去一些東西,但也會昇華成新的東西。
從煉金術[1][2]與英雄之旅[3]的角度來看,改變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當我們要做出改變,勢必內在的某一部分會跟著一起死亡。這個「死亡」可能是某種習慣、可能是某段關係、可能是要離開某個地方、也可能是要放棄某種執著。如果我們逡巡不前,維持現狀,就可以用某一種行屍走肉的方式活著,但就會繼續受到陰影的籠罩支配。
只有經過某種程度的死亡,才能夠召喚新生。
當然,要做出這樣的犧牲,勢必要有非常大的勇氣,所以這一趟旅程,也是貝瑪聚集勇氣和愛的旅程(好啦,這樣想就比較不會那麼腹黑了),換句話說,在改變的過程當中或許我們沒有辦法太急,唯一能夠做的事,就是從身邊的人當中持續獲得支持和關愛。
就像先前大家瘋傳的簡報一樣,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時區,每段故事也有他的自己旅程和時間,沒有人會白白浪費,也沒有哪一個部分的自己,會白白的死去。
你最不敢踏足的洞穴中,藏著你所尋找的寶藏(The cave you fear to enter holds the treasure you seek. )──Joseph Campbell
雖然,也沒有人能夠預料,下一刻會有什麼阻撓,但在極大的痛苦和阻撓之中,或許也蘊藏著機會翻身,向死而生。
朋友分享的睡美人的故事,感觸良多。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一直以來被父母所掌控,以為有一天只要爸媽不在了,好像人生都會變得順遂了,但真正等到了他們不在的那一天,才… Read More »你是自己的荊棘,只是你不想面對而已
這本書我想要特別推薦給,覺得「自己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好了」的人。 介紹憂鬱症的書很多,憂鬱症患者的自白書也很多,但憂鬱症患者利用心理學來協助自己輾過好難好難的人生… Read More »讀《別再叫我加油,好嗎?》縱使永遠都不會好,你也已經夠好了。
「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你是什麼』,而是『你想成為什麼』。」阿德勒說[1]。 最近在讀阿德勒,終於知道為什麼很多心理師朋友都喜歡他。 原來,當我們回首過去感到失望… Read More »勇氣:儘管結果可能不利或不如預期,仍願意嘗試的一種確信
今天到板橋看完醫生回家的時候,發現診所附近寵物店門口有一個廢棄的書櫃。 說是說廢棄,事實上只有門的部分壞了,修了一下應該還是可以用。 想到我家六樓正在佈置一個工… Read More »一個書櫃教會我的事:行動可能會失去,但放棄,就錯過了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