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課大綱 – Group
這週一樣採用問題方式呈現,讓大家自我測試一下今天上課的效果
a. 取決 Social facilitation or Social inhibition 的關鍵為何?
b. Social loafing 為何產生? Bream storming 真的有用嗎?
c. 為什麼會有Risky shift? 與Group polarization有何不同?
d. 團體真的這麼糟嗎?如何降低上述團體的負向效果?
e. Mere categorization effect (minimum group paradigm) 如何在robber’s cave 研究中展現出來?
f. Social identity theory 如何在台灣現今現象中彰顯出來?
B.期中考補救措施
還是有蠻多同學考得不錯,所以交報告的方式不在這邊公開公布,將採個別處理的方式。
若期中考因不夠努力,擔心無法過者,請於5/6星期三晚上12:00前寄信給我,
提出交proposal的申請,詳細補救方式我會回信並附檔給你。
信中需註明下列資訊—
姓名:
學號:
期中考原始分數:
期中考佔學期成績比例: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
和哲學哲學雞蛋糕的老闆朱家安與,泛科學前總編陸子鈞有著複雜的三角關係。目前為泛科學、女人迷、失落戀花園、姊妹淘等多個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暖傷心》、《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