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海苔熊手寫 » 馬祖最早的「7-Eleven」居然是一間民宅

馬祖最早的「7-Eleven」居然是一間民宅

「你這樣看得到嗎?」我在馬祖遇到了一個路人甲阿伯,發生了超展開的故事。

(文長慎入)

事情是這樣的,我工作結束的時候,馬祖國際藝術島(@matsubiennial)橋仔村展區已經熄燈了,心想下次來馬祖不知何時了,看到門還開著,摸黑上了2樓,這個是我同事心理師小糸推薦我一定要來看的作品,大大的一個魚網(請看影片),想像自己是魚,進去裡面體驗一下,從下面往上看,真的會有一種奇特的感覺。

「你這樣看得到嗎?」一個杵著四腳助行器阿伯緩緩地走過來,躡手躡腳地我被抓到,一時心虛之外,身為一個I人,我當然是很逞強地說沒問題,但他還是一個一個地幫我把電燈打開,然後說:「你上去看過了嗎?如果你想要的話,我可以幫你介紹一下。」以前的我就會拒絕,但因為我看了 @yu.pomelo 的 #不只是旅行 我想說,為什麼要拒絕呢?我到底想要推開什麼?心一橫(?)就點頭答應了。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個阿伯他根本不是什麼散步經過的路人甲,而是這座房子的主人!!

當年文化部把這個地徵收走,他有說一個條件,就是希望左右兩戶還是可以留給他住,文化部協助他維護。他原先住的地方非常特別,以前下面是做「鹹」(漬物?)的地方,由於想要善加利用家裡的空間,所以平常常吃飯的時候,會把上面蓋上木板(現在已經看不到木板了,木板好像已經列入國家文史資料庫?)

阿伯又繼續說,這個房子是有歷史的,他是第三代,第一代在這邊做鹹、賣雜貨、老酒什麼的,就可以養活一家子人,他這一代,還賣豬崽子,2隻公豬母豬,一對一年最少可以生20隻小豬,再把這20隻小豬,賣給當地的人。那時候國軍部隊很多人,小說有一萬人(希望我沒有記錯數字),每天至少都要殺一隻豬以上;另外,這間房子一開始是被國軍借去睡的,全盛時期據說可以睡到80個士兵左右直接打地鋪,後來碉堡那些蓋好了,才慢慢地移動到碉堡裡面,把這個房子還給阿伯他們一家人。

「你知道我們怎麼捕魚嗎,就是在海裡面打樁。靠近大坵島附近,請一群壯丁用像柱子一樣大的樁打到海裡,總共四個樁,上面再掛魚網(類似2樓那一個,如圖),退潮的時候,魚就會游進來,漲潮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去收網,一天可以收兩次最多,配合漲潮時間。」可是我看那個魚網很奇怪,下面居然有一個洞,難道這個洞都不需要收起來嗎?那魚不是會從這個洞裡面跑掉嗎?

阿伯說:「魚很多的時候,魚都會塞在這個洞口,根本跑不掉,為這個洞太小了,所以整個拉上來,少說也會有幾十斤的黃魚、各種蝦米。但我們家不捕魚,我們家只做鹹,通常是魚貨賣完之後,那些比較次等(次等是我說的,阿伯講了一串話,我有點不太懂,但我猜可能是這個意思)的魚,就會放到這個大的窖(?如圖)裡面,放進鹽巴,進行醃漬,一段時間之後,會變成像是水一樣,所有的東西都會發酵,連骨頭都不見,然後再把它撈出來,拿到甕裡頭,再次發酵,最後封裝出去販賣。」

由於這個家族總共經歷了三代,阿伯說到了他的時候,剛好是阿兵哥最多的那個時候,這裡等於是當時的7-Eleven,有郵局代辦服務、可以修補衣服、販賣豬隻、甚至還有撞球台!!!

剛剛說兩個窖上面會蓋木板,木板上面就放那個撞球台,阿兵哥休假的時候都會來這邊打撞球休閒,等於是當年的網咖(不對,現在講這個沒什麼人懂了,等於是當年的夾娃娃機店)。就這樣子養家活口了好幾年。

現在這個空間看起來很空曠,但當年其實擺放各種釀酒器材,阿伯接著說他有關於釀酒的故事。

「馬祖這邊的人每一個人都會做老酒。」

我心想:「老酒是可以『做』的嗎?老酒不是放很久才叫老酒嗎?」阿伯解釋,老酒是一種酒的名稱,是紅麴加上糯米,經過發酵,過濾、再經過燃燒米糠溫酒,以及一些手續最後形成的,當然放越久,滋味越好。我真是孤陋寡聞。
「為什麼不用瓦斯爐呢?」我問完之後才發現我問了一個很蠢的問題,阿伯說,瓦斯爐加熱太快了,酒精都揮發掉了,那還喝什麼呢?

阿伯最後說,其實在這裡賺錢最快的方法就是做民宿,但他以前是做教育的,還當過塘岐國小的校長,退休之後去了台灣,這幾年回到這裡,希望能夠推廣文化。我何德何能,可以遇到當地的耆老,原汁原味地跟我講解這裡的故事,從近代,講到民國初年,再講到阿兵哥駐島,接著講到我(生活)的年代,運氣真的是超級好,祖先保佑!

離開回到住宿的地方之前,沿路我一直在思索,現在的我已經過了快要一半的人生了,再過40年,我想變成一個怎麼樣的長輩呢?如果有天我也在路邊巧遇到一個像我一樣的年輕(?)人,介紹我過去所經歷過的那些事情,我會想要說些什麼故事呢?

或許,懷抱著「接下來的人生,你想要怎麼樣說你的故事」的信念來往下走,這件事情本身就可以找到意義吧?你覺得呢?

謝謝看到這裡的夥伴,幫我按個愛心,另外,不是業配私心推薦,馬祖藝術節到11月初,想來的夥伴,趁最近趕快來喔!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