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所有文章 » 心理師之路 » 心理系推甄申請秘笈三疊

心理系推甄申請秘笈三疊

Q1. 是否建議放多一點活動照片?不知道教授會不會接受色彩豐富的備審資料?

重要的不是色彩豐富,而是畫面是否乾淨一致。這十年來進行申請模擬,我每次都會建議學生的資料力求重點清楚、圖文排列和諧。因為教授看你資料的時間非常有限,甚至有些還是面試當天、當場才翻幾下就問問題,所以盡量以「瞬間能抓到重點」為核心方向,至於照片與文字間的搭配,可以找較有美感的同學或美術老師給予建議。

活動的部分,一個重要、與科系相關的活動經驗,抵過十個阿貓阿狗的幹部或社團。例如,我曾輔導一個成績普通的學生,她高中參加了許多社團,但因為面試時間有限,她只提了一個「偏鄉關懷計畫」,描述她教山地同胞英文、用趣味魔術教小朋友背單字的小故事,立刻獲得面試老師的青睞,並且順利錄取政大教育系。

不可諱言的,「看起來比較厚」的資料當然多少有「表面效果」,但如果真的要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備審資料的「質」還是很重要的,你必須讓教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發現你就是他們想要的人。

Q2. 面試時的題目是否會在高中生理解的範圍之外?是不是要在面試前先奠基一些的基礎?或是多看一些推薦的書籍?

最基本的建議就是:去書店走走挑一本(最多兩本)你喜歡的心理科普書籍,然後認真地看完它。面試最常問的比較是「你對心理學了解多少」這種開放性的問題,所以你只要言之有物不胡扯,就已經贏過一半以上的人。很多高中生對心理學的理解都只停留在,如果你可以講出一些其他的心理學家(例如B.F.SkinnerWilliam James等等)、他們做過的經典實驗、以及這些對你的啟發,甚至進一步說明你想要多了解什麼,教授都會更期待你的加入。

如果教授真的問了深入的問題,如「鏡像神經元」是什麼(認知神經科學)?你知道「雙極性情感疾患」嗎(變態/臨床心理學)?那也沒有關係,你仍然只要回答「有準備的部分」就好了,比方說你可以話鋒一轉,回答「教授不好意思,關於這個問題我沒有涉略,可是我對有一些了解,根據……」,把戰場轉到你的手上。會出深入題的教授,要不是想嚇嚇你、看你的臨場反應,就是因為他自己最近在讀相關的文章、研究,也不知道要問什麼隨意問一通。換句話說,他們並不真的期待你的答案(當然你如果真的回答出來更棒),所以回答你有準備部分即可。

面試的時間是很有限的,我覺得要把自己當成一顆「皮薄餡多」的包子,重要的不是這包子是什麼口味,而是要讓教授第一口就能吃出你的美味。不論你準備什麼,趕快Show出來就對了,慢吞扭捏沒自信的就輸了。

Q3. 有關面試,會不會希望多講一些特殊經歷或是自己的人格特質?不知道有沒有一些歷屆的面試題目可以參考的?

[用故事敘述取代特質描述]

根據我和幾個編輯合作以及幾年寫作的經驗,故事總是比理論更能讓人印象深刻。我們的大腦有專門負責記憶故事的腦區,所以一些生動的畫面會被完整的收錄下來,比方說幾天之後你可能會忘光這篇文章在廢話什麼,但是你可能會記得剛剛提到的多汁包子或待會兒的小故事。

由於這樣的記憶特性,「特殊經歷或故事」就比空泛的「特質」描述好(這點在備審資料裡面也一樣)。我們可以看看下面兩個自傳的例子:

「我是一個謹慎、果斷、做事認真負責的人,在班上人緣很好,善體人意。」

「高二那年運動會大隊接力,我剛好擔任體育股長,一個同學在操場上跌倒,膝蓋撞到水溝蓋,上面的皮不見了一大半,還可以看到白色的骨頭,同學都很驚慌,七嘴八舌地說要抬他去保健室,我雖然也很緊張,但因為我記得健教課有上過在確認傷情前不要隨意移動傷患,所以我趕緊請一位同學去通知保健室老師,請其他同學先不要搬動他,並安撫他的情緒直到老師來。還好沒有搬!後來護士發現他右腿骨折耶!」

這兩段自我介紹,傳達的都是同樣的人格特質。但是後者用更生動的方式,讓教授記得他很謹慎(評估現場狀況)、果斷(請同學去叫老師)、做事認真負責(體育股長),在班上人緣很好(叫得動同學),善體人意(安撫情緒),當然更容易受到青睞。

[在原來的文章上,加文章]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有豐富故事的人。如果你一直以來平步青雲,沒有什麼大悲大喜,自幼生長在和樂融融的家庭,也不一定要憑空捏造一個故事,因為教授不是傻子,很可能被看出來是你信口胡謅,得不償失。比較理想的做法是「錦上添花」,在既有事實上面追加故(ㄒㄧㄚ)事(ㄅㄞ)。

比方說「那年我到台東幫孩子課輔數學的時候,遇到一個疑似的孩子……」(台東幫孩子課輔數學、遇到調皮的孩子是真的,但並不清楚那孩子是否有確診為ADHD)、或是「我爸爸前年中風,講話開始不清不楚,醫生說是傷到了大腦的語言區,於是我就上網查……」(父親中風是真的,但是可能後來沒有嚴重損傷)等等。特別的故事(我阿姨是心理師,沒想到他卻被診斷出強迫症)比起平凡的故事(每次我同學心情不好,我都是他們的垃圾桶,所以我想念諮商……)更能抓住教授的注意力。當然,所有的故(ㄒㄧㄚ)事(ㄅㄞ)都有被拆穿的風險,所以還是盡量以親身經歷的故事為主,這樣講起來比較動人。

[如果你沒有好故事,就問一個好問題]

如果你不太會說故事,你也可以從科學的角度,先描述你所知道的現象或議題,並提出你的疑問和解釋,例如「有錢人真的比較開心嗎?」()、「什麼是人格分裂?」()、「為什麼有些主管的領導管理方式,可以讓他們的公司業績蒸蒸日上?」(工商/管理心理學)。你可以找一些跟你生命經驗貼近的議題(例如單親家庭的孩子、分手為什麼這麼痛等等),從那些議題出發去看相關的書籍,整理出一套你自己的答案。

有關的其他疑問,請讀《心理系推甄申請Q&A》一文。

Scroll to Top